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浅谈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原创)
(2009-04-21 19:32:50)
尊敬的家长老师们:
大家晚上好!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既是一位7岁孩子的妈妈,又是一名教师,更是一名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在我讲座之前先来听听这样一个故事:大家听后想想,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有个人为了庆贺自己的四十岁生日,特别邀请了四个朋友来家中吃饭。
三个人准时到达了,只剩一个不知何故迟迟没有来。
主人有些着急,不禁脱口而出:“急死人了,该来的怎么不来呢?”
在座的有一客人听了之后很不高兴,对主人说:“你该来的怎么还不来,意思就是我们是不该来的,那我告辞了,再见!”说完就气冲冲的走了。一人没来,另一人又气走了,主人急得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该走得却走了。”
剩下的两个人中一人听了生气地说:“照你这么讲,该走的是我们啦!”好,我走,说完掉头就走了。
又把一个客人气走了,主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
最后留下的这一个朋友交情较深,就劝主人说:“朋友都被你气走了,你说话应该留意一下。
这人很无奈地说:“他们全都误会我了,我根本不是说他们。”
最后这朋友听了,再也按捺不住,脸色大变道:“什么,你不是说他们,那就是说我啦,莫明其妙,有什么了不起。”
说完铁青着脸走了。
大家说说看,你们觉得口才不重要的请打1,重要的打11。哦!不错!大家都认为很重要!那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下面是一个小学生口才调查表,家长和老师们可以打开给我们的孩子们填填看看,http://www.zhjtjyw.com/u/6054/archives/2009/2009420182619.html
摘要:据初步调查统计,现在小学生中口语交际能力需要加强的大约占65%。这一现状是令人担忧的。目前小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存在几个问题,本文针对小学生的口语和交际以及在交际中培养能力进行阐述,分别从家庭教育和课堂教育两个角度加以指导。
关键词: 口语交际 语感 表达能力
生活情境
一、口语交际方面不容乐观的现状
现状一:说话胆怯,不自信
不敢在生人面前讲话,家里来了客人躲在角落里一言不发,大气不出,家长叫出来也躲躲闪闪;在班上不敢回答老师问题,更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甚至老师点名叫他回答问题,也难于开口,或者声音细小,匆匆结束,造成孩子学习成绩下降;
现状二:性格外向,爱讲话,思路不清,语言逻辑差
孩子性格外向,爱说,但在单独面对公众讲话时紧张,语言慌乱、颠三倒四,思路不清,语言逻辑差;
现状三:性格内向,思维活跃,但表达能力差,不爱讲话
平时在家和父母能说,但遇到生人就不说了,也说不出来;在受小朋友欺负的时候不敢大声讲理,更不敢反抗,一味忍受,回家哭泣。
我们大家可以好好思考一下,这些孩子的现状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困惑呢?我相信我们家长都多少了解一一些。
二、儿童口语形成的生理机制与发展
1、口语的形成
幼儿在一开始对简单的语音极其敏感.”妈妈””爸爸等”
“笑一个”我们的母亲实际上就是从一些简单的语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用极其愉快的声音和情境抚慰孩子或打招呼。当儿童说出的字词表示某种意义时,儿童的口语便出现了。因此,“语言开始于它同感知觉形成联系的时候,而此时语言自身的心理运演机制仍然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语言以一种语感的形式出现,就是口语了。①
2、语言反射弧
库斯谟提出的有关口语机制的图式如下:②
T————M————A————E
用E代表耳朵,即言语的听觉器官;有T代表舌头,即言语的动运器官;用A代表言语的听觉中枢;用M表示语言的动运中枢;通道EA和MT是外围通道(前者为输入通道,后者为输出通道),通道AM是两中枢联系通道。③
当这个反射弧运行到非常纯熟时,就如同在TE之间形成直接通道,这就是所谓语感。而实现语感是以口语为基础,在一定的交际情境中,经过反复,才能产生灵敏的表达。
3、语言发展的三个阶段
低级:婴幼儿时期,6岁以前,口语敏感,用于表达单项意义;
小孩说:”我要小汽车,”妈妈说:不行,你有很多玩具了!要
我就是要
中级:小学时期,6至12岁,口语运用,在交际中实现沟通;
小孩说:我要小汽车”
妈妈说:不行,你有很多玩具了!小孩说:妈妈我来跟你捶背捶捶背,让你舒服舒服!妈妈看着可爱的宝贝不得不答应了宝贝
好吧
看着你今天这么听话懂事妈妈跟你买玩具.
高级:中学至成年,13岁以后,口语用于表达内心活动。
实际上,口语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口语的生活化,又决定了孩子的口语必须通过一定的交际情境(平台)才能得以培养。
三、
家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家庭教育可以利用早期教育引导的优势,在孩子语言形成期进行有效引导,如何落实在家庭生活之中呢?这是一个大课题,本文就如何培养孩子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以下指导:
1、表达的主动性培养(初一女生跳楼自杀留遗书称不想再写检讨书)
鼓励学生观看少儿影视节目、新闻节目,如:央视的《大风车》栏目,《校园风采》及各省市电视台的少儿节目,尤其是中央三套每周二的《挑战主持人》挑战无处不在,通过看、听,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发展语言。听新闻,听发生在自己周围的新鲜事,还可以阅读报纸,看课外书籍,或向父母询问近段时间发生的事。
“刀不磨要生锈”。说话也一样,如果长时间不练,训练的密度不够,开设的活动浅偿辄止,不能坚持下去,那么孩子会逐渐对说话失去兴趣,所以让孩子多说多练很重要,孩子的说话能力就是在多说多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家长或指导师应抓住生活中一切口语交际的时机,给孩子以尝试,让孩子变“要我说”为“我要说”。
另外,大声朗读,特别是国学经典的诵读,有助于语感的形成,也能把内心对情感的体验提升。
2、口语交际情境引导
参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造就孩子口语实践能力。口语交际就是要在生活中进行渗透,有人说,生活就是教育。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均可以成为儿童实习口语的机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离不开口语沟通,由亲及疏,由近及远,由己及人,这样就可以渐次打开孩子们心灵。
1)
有效的亲子沟通。(海口初中尖子生考入名校落差大回家最压抑不甘中游想出走)
口语的敏感期和形成期都主要在家庭完成,亲子之间的有效沟通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和亲子关系的成长。要多让孩子把心里话说出来,家长要善于倾听,对其表达中准确或生动之处要着力赞扬。要求孩子把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讲给父母亲听,内容不限,可以是班上发生的,公交车上发生的,路上看到的、听到的。也可以是和兄弟姐妹之间发生的事,可以是趣事,可以是为某一事,俩人之间进行的或争执、或交流,这对于内向的孩子也是一种有效的交际途径。碰到矛盾,让孩子试着主动找自己的父母沟通。在生活交往中不知不觉地造就了口语交际的实践能力。
2)鼓励孩子大胆与成人交往。孩子以其天真与纯朴,自然可以得到成人世界的认同,只要孩子敢出头,成年人一般对孩子大家赞许的。指导师利用小记者采访的形式,把孩子分成几个小组,对不同年段的家长或成人进行采访。多次简单的采访,孩子便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交际胆量和口语表达力。
3)让孩子学会与社会上的人交往。
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指导师设计一个关于亲子教育的调查表,让孩子们与陌生人交往做调查,培养他们与人交往能力;同时还举行了卖报活动,孩子兴趣可浓,虽然遇到了拒绝的眼神,但一次次的锻炼,增强了他们的信心;更让孩子们体会到其实说话很简单,只要说出去了第一次,没有什么害怕的!只要把语言说清楚说流畅,笑容写在脸上,路人一个个的夸孩子们,还通过他们的努力,跟家长们的交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告诉家长们,好几个孩子的家长亲自把孩子送过来学习!
4)只有通过实践才会有体会,有体会才能说得好。例如,指导师让孩子们到自己的家乡作一次环保问题调查,并把调查的结果反映给村长,看看谁的表现最棒。指导师有意识地把孩子们搭配好,胆大的配上胆小的,并让每组交采访稿。根据这一实践体验,在指导班会上召开“小记者”发布会,让他们谈谈自己的采访经过。结果有的谈得眉飞色舞,说村长讲他们很懂事,小小年纪就知道环保,还说他们的建议提得很好,表示要在村里开个群众大会,让全村人民增强环保意识,还打算在村庄多做几个垃圾池,在河边,在山脚下立个警示牌子,号召全村人不乱倒垃圾,不乱砍树木,不污染河水,表示小学生能做到的,他们更应该做到。就这一调查过程,不仅培养、锻炼了学生与他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能力,还使他们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同时,使孩子们懂得,要想做好一件事,不是那么容易的,要付出许多辛苦的代价。
家长还可以让孩子走向市场和商场,使他们学会与做生意的叔叔阿姨们交往。经过训练,学生们的胆量越来越大,与他人交际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四、
课堂口语交际培养方式的探讨
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并且把“口语交际”作为语文课程五方面内容之一,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的明天,为学生将来的发展着想的指导思想,这些现象充分说明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学校不同于家庭,班级课堂是生成的舞台,有很好的学习氛围,和集体促进的平台。应当充分利用这种团队效应。
1、故事接龙,讲故事比赛,学生口语生成能力。讲故事是学生较擅长,也较喜爱的差事,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在第一节课时给学生讲一则思想空间大,能引起同学们想象和思考的故事,并在高潮处煞尾,让学生展开联想,然后从第二天起让同学们把这个未了的故事继续编下去。此类“故事接龙”颇受同学们的喜爱,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很高,许多同学的想象力和故事语言的表现力令大家叹服。此类活动的开展在训练同学们口语生成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联想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授课事半功倍。讲故事比赛活动。学生最爱听故事,教师要投其所好,让他们去收集一些健康的、有教育意义内容的故事,利用活动课、班会课进行讲故事比赛。然后让学生进行评议,哪些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哪些故事让他们懂得了什么道理,这样,学生们既受到了教育,又得到了训练。
语文教师则可让学生轮流在每节课上进行“两分钟讲话”,每一轮围绕一个主题。如:讲一则名人刻苦学习的故事,介绍一则最新消息等。也可读了介绍建筑物、写景状物的文章,让孩子扮演“角色”,口述广告;读了角色性强的文章,组织编剧表演。课外活动中,引导学生现场观察说话,眼、耳、脑、口并用的“现场解说”使口语的敏捷性得到锻炼。
2、编排课本剧,锻炼学生口语逻辑能力。教师将学生按兴趣组成“临时剧组,”尝试把课本片段搬上“舞台”,把童话故事搬上“舞台”,把生活情境搬上“舞台”。如:《三只小猪》我课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有的学生当大猪,有的学生当猪妈妈,有的学生聪明的小猪等,表演的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教师再指导。这样,演员们精心准备的过程。演出和同学们的评议过程,都是学生语言积累、体验与提高的过程。口语训练成为学生经常性的、乐于参加的活动,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3、举行辩论会。辩论则是围绕同一辩题,形成对立观点而组织学生进行唇枪舌剑的论争,这是口语训练的高层次阶段,这种口语训练方式得到了不少老师的重视,如有些老师在口语交际课堂中专门开设聊天课,即俗话说的“侃大山”
,学校生活感受、轶闻趣事畅谈、街头文化博览等,不拘形式,不限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随意地“侃”。在班上开展一次次的辩论会,比如开展看电视有益还是无益等,他们要搜集大量的正反方资料,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又锻炼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基于辩论的语言具有强烈说服力的特点,从而锤炼了学生们运用语言的逻辑性和敏锐性。
五、小结
儿童口语和交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关联,先有口语的成长,才能沟通和交际,而生活与交际的情境化,又反过来促进口语能力的提高。口语交际同时也与儿童的识见、勇气、观察、想象等因素相关联。
教学有方,而教无定法。家长或是教师得自己去悟,去实践,去提炼,去提高。口语交际的训练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家长或教师应本着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从单一到多样的原则进行,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长久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情境化的引导是有效的途径,做到让孩子想说、敢说、爱说和会说,逐步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时代潮流的跨世纪人才。
谢谢大家!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