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思考 |
黄文炫注意力集中的转变
湖南岳阳市灵智才艺金口才作文学校
【咨询案例】:文炫的爸爸第一次坐在我对面的沙发上倾诉自己的苦恼,小家伙就在他的旁边,坐没有个坐姿,站没有个站相,眼睛东张西望,浑身上下都有一股用不完的劲儿,凭我调整过众多这类孩子的经验,我决定好好观察孩子,来真正了解孩子,真正帮助到孩子。
在我们学校,前几节作文课表现不错,阅读知识面广,天文地理历史炒股非
常清楚,回答问题很积极,思想很活跃,后来几节课,一节课要上好几次厕所,我还以为是真的生病了,观察几次后发现,不是这样,是自己随意,没有责任感。但最近的一节课,我认真跟他交流后发现,呵呵宝贝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多动症,一节课没有动,学习比较集中,第二节课写作文也没有上厕所。
【诊断分析】
两者区别
患有生理病态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
力,行为冲动,活动量大,特别能说话、没有耐性、并且总是不停地动来动去,或是经常咬自己的手指头,有时出现自言自语的现象,一刻也安静不下来。这种症状在医学上叫做“注意力缺乏、行动过剩障碍(多动症)”,通过药物治疗,大多数的孩子可以治愈。
当代独生子女“行为注意力不集中综合症”的孩子
1、“有意注意力较好”
2、“无意注意力也不错”
3、注意力飘浮不定,注意目标会经常转移,注意力容易被分散
【主要原因】
致,从孩子的幼儿时期溺爱过分,祖辈(爷爷、奶奶)过度呵护,小宝贝为所欲为,没有规矩,缺乏教养,就象一株小树,小时侯不修整,树大了枝杈就会徒长,这时候的孩子已经拥有了自私懒散的思想,某些行为逐渐转变为习惯,家长在修整这些习惯的时候,力度轻了孩子根本不放在心上,力度重了孩子会出现反叛心理,任性、固执、抵抗甚至撒泼打滚不讲理。这时的家长在众多的压力下,看到孩子习惯难改的痛苦样子,自己的心也会疼并软下来,以此恶性循环,很多家长都会说,对孩子的管教不能说少,对孩子的关心不能说不够,可孩子对父母的这份爱心始终显得无动于衷。真爱不够!症状发生后,学校和家庭强调过多,潜意识强,慢慢地自认为有多动症的病来看待!有别人认为---变成了自己也这样认为—成为了另类
【指导建议】
一、凡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在刚开始的学习时间不宜过长。可以采用短平快的方法,把作业分成几部分,以激励的语言赏识他的能力,先让他写完一部分,完成任务后立即给予表扬,然后让他休息几分钟,这样反复的形式,经过一段时间后,你可以酌情逐步增加孩子的学习时间。让孩子在这种过程里一点点提高自控力。小学生的神经系统耐受力较差,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或从事一种单调的课业,会引起疲劳,晚上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玩耍,从不督促孩子早睡早起,造成孩子睡眠不足,也是造成孩子的注意力无法集中,所以日常要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使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是保证孩子精力充沛。
二、你必须明白,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都不是故意的,不要经常把自己的孩子同其他的孩子进行比较。家长尤其要爱护孩子的自尊心,多鼓励孩子,而不是动不动就呵斥。孩子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正是家长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做父母的要对孩子抱有积极的期望,要根据事情发生的具体情况,沉着、冷静、富有智慧地加以应对和解决。要尽可能地减少对孩子训斥的次数。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训斥孩子的地方很多,你一定要在“训斥”和“表扬”两个方面保持力度适当,要经常称赞孩子。孩子犯下很大的错误时,家长要给予严厉的批评,但批评时不能简单、粗暴地骂他一顿完事,而是要注意方法,先严后缓,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这样的批评他才能心服口服。
三、大部分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成绩都不太理想,作业内容太深,超越了孩子已有的知识结构,孩子不能理解,自然产生畏难情绪,写作业心理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缺乏耐心或情绪困扰等,都可能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只有当内容与孩子的知识经验之间存在着中等程度的差异时,才最容易引起和维持孩子的注意。这时的家长可以采用以退为进的方案,降低知识的难度,提高孩子自主学习的理解能力,弥补知识的空缺之后,他们能够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能与老师进行沟通了,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长时间地集中在课业上了。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这时候的家长一定要注意,应鼓励孩子把兴趣向纵深发展,切忌一时热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四、给孩子一定的责任,这在成长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交给他的任务应该是他力所能及的。他一旦完成了任务,即使完成得不理想,也要给予承认和表扬。让孩子明确学习、奋斗的目标,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其注意力。同时家长应提高自己的引导质量,挤出时间听一些专家讲座,灵活运用家庭教育中的知识,实时了解孩子已经俱备的实际成绩和心理特点,使孩子对将要从事的学习有强烈的兴趣,从而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培养其学习兴趣,促进他们集中注意力。
五、家长可培养孩子的朗读经典书籍的能力。经典书可以培养怎样做人。我们不需口头说,找些伟大的人物为什么要读这些书?梦想大目标大追求就不一样。
六、如果家长采用了很多方法在孩子面前都显得很被动,孩子的抵抗心理很严重,不能做到有效的配合,说明孩子已经产生了亲子溺情的心理,就是到了学校不管,家长管不了的地步,我建议家长就近找一家学习方法和教育机构,脱离自己固有的家庭环境,进行全托式封闭培养学习习惯。根据我从事调整这类孩子的经验,这种方法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通过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训练,一般经过大约六个月后,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就会有极大提高,写作业的速度和准确性都会有很大的改善,同时在做人方面、礼貌方面和性情方面都有较大的改变。
这儿,我们按孩子自身因素,家长因素,环境因素来三个方面分,
(1)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一般情况下,三四岁的孩子有意注意只能集中3-5分钟,5~7岁的有意注意集中15分钟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意志力的提高,特别是到了中学,有意注意集中时间、注意力分配等能力都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2)气质类型,有一类孩子是比较坐不住,比如多血质的孩子,对感兴趣的事专注,对不感兴趣的事无法集中。胆汁质的孩子,性子急,坐不住,喜欢运动量大的活动。当然,一个人的气质大多是综合的,只是让大家明白,孩子生来也带有气质特征的,这点也要考虑到。
(3)学习类型的不同。有的人是视觉型的,有的是听觉型的,有的是动觉触觉型的。动触觉型的孩子大概占近30%。在学习中,他们更需要通过运动、触摸、通过动手去做。如果强迫他们坐在课堂上不动,他们就会感觉非常难受。
(4)可能有多动症(又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但这种情况应该不多。很多家长把孩子不专心,好动当成了多动症。是不是多动症,要带到专门的机构去确诊。
(5)另外还有感统失调,也会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
B:孩子心理因素:
(1)是习惯形成的一种心理品质缺陷,心理缺乏定性和意志力,耐心。缺乏听的意识。
(2)受到老师的批评,责备或打击,不喜欢老师或憎恨老师,也导致孩子排斥老师,从而不听课,不听课自然不专心,走神。
C:孩子学习因素:
(1)对某些学科不感兴趣,甚至厌倦这门学科,或不喜欢这门课的老师。
(2)或不理解老师讲课内容,难度太大,或学习能力不够,或基础差,学习起来困难。或有学习障碍。
(3)在刚上小学一年级,还停留在幼儿园的生活模式中,不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方式。没有养成听的习惯。也会导致好玩好动,不好好听课。
(4)学习上吃不饱。或学会了。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在幼儿园学过,或在家中,爸妈教过。
(5)孩子的焦虑情绪:孩子由于家庭矛盾导致情绪不安、焦虑,而出现心不在焉;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压力过大,使儿童整天精神紧张状态,也影响其注意力集中。
(2)采用负面的教育方式,责备、唠叨、打骂孩子,摧毁孩子的自信,孩子失去信心,也会产生厌学心理,自然,不想好好听课。
(3)家长过去的教育方式阻碍了孩子注意力的良好发展。
家长经常打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思考,学习和游戏,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散步的时候,孩子在观看地上的虫子,家长却要催孩子走;孩子正在自己的房间专心画画,家长过来插话,要孩子做其他事。孩子给大人说事情,没耐心听,随意打断子的话。或心不在焉地听。从而让孩子也学到了不好好听别人谈话的习惯。
(4)家长过度保护,过度限制,影响孩子的专心品质的形成。
看电视不用大脑思考,画面不断转换,这种被动接收信息的方式,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学习或阅读是需要静心的、需要意志的,有意的长久的注意,于是渐渐丧失了长时间专注地做一件事的能力。而学校的学习方式几乎都是通过阅读来完成的。
(2)环境混乱、嘈杂、干扰过多。
(3)玩具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