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强基计划”推出后,尖子生培养的思考与做法

(2020-05-10 17:10:32)
分类: 高考备考

  近日,各大名校陆续发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这必将对高中学校育人方式带来较大的影响。“强基计划”的推出,是新形势下高考改革的又一个重大举措。可以说,这对大部分的高中学校来说,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一、先说机遇。“强基计划”推出之前,很多高中学校学生8 “望名校而兴叹”,尤其是“望清北而兴叹”。即使部分优秀学生的“裸分”很高,但由于在各类各项的“加分”中处于劣势,最终仍与“清北”等名校擦肩而过。因此,我们也看到了过去的这些年,即使市一级的高中考上“清北”的学生寥寥无几,而“资源的过分集中”也导致了很多高中校进入了“恶性循环”。但是,“强基计划”的推出,有利于改变这一现象,可以预见,今年就将会有很多基层地方市县一级的高中优秀考生以“裸分”而入围名校的“强基”校测,从而使得录取名校的机会和机率大增。因此说,“强基”计划的推出,既更好地体现了高考的公平公正,也给予了优秀考生们更多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改变多年来的积重难返的“沉疴”。这对于我们很多学校和考生来说是一大利好的消息,是为机遇。

二、再说挑战。可以预见,“强基计划”的推出,必将给学校育人方式带来新的研究课题,也是高中学校必须面对的课题。否则,不应时而变,不与时俱进,就很可能在新一轮的改革中落伍。因此,“强基计划”的推出,对学校来说充满着挑战。而要应对“强基计划”推出后的新形势、新变化,就必须思考我们的教学备考乃至育人方式的“应时而变”,特别是尖子生培养方式的变革。

三、“强基计划”推出后,尖子生培养方式的几点思考

(一)选拔培养对象选拔具备以下条件(素养)的学生:

学科发展均衡,语文基础功底较好,数理化中至少有一门或两门学科较为突出;

志向远大,追求卓越,有强烈上进心和成就动机;

有较强的自律能力,有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理性思维;

有着批判性思维,对事物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主张;

自觉性强,能自动自发的学习,能深入思考和钻研问题;有较好的沟通素质,善于与老师和同学相处,性格阳光,有一定的抗挫能力;

有较好的身体素质,有较好的体育运动基础。

(二)从高一起,让学生明确目标。

“强基计划”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培养行业精英和领军人物,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因此,在选拔后就在高一时就应该培养他们的精英意识,领军担当精神,引导他们在其他方面也成为精英,以便将来成为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要求他们以精英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优秀为习惯。 

(三)小班化组班教学。

1、高一起小班化组班,基本确定重点拓展学习科目。理科的班级选数学、物理、化学,偏文科的选数学、语文、政治、历史。

2、教师的年轻化。班主任、课任教师,都要年轻化,年轻教师精力充足、上进心强、容易与学生相处。

3、教师的“专任化”。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地让“强基班”的老师专任“强基班”教学,不分散老师的精力,不多头备课。

4、强化教师的“研究性教学”——研究学生、研究高考、不断加深对学科深度的研究,加大教学深度乃至难度,尤其是对名校“校测”内容的研究。

(四)非常规培养,单列教学计划,实现课程“班本化”。

1、进度超前,实行“1+1+1”的培养模式:高一一年基本完成所有必修课,部分选择性必修课,高二完成选择性必修、选修,大学先修课;高二五一后专门进行高考复习。

2、课程教学内容区别于一般班级。整合专家资源,整合校内外资源,把高中教材内容进行适度整合,编写出符合尖子生学习的“班本化”课程及教学内容。要使培训内容课程化,培训时间和人员具体化,并纳入平时的教学管理计划。

3、根据校测的笔试及面试考核内容,整合专家力量编写出大学先修课程和校测教学复习内容;注重大学先修知识、应用型创新型试题的训练,适度加深难度。

4、考试、训练的试题试卷要单独编制,区别于一般普通班级。

5、教学进度区别于一般普通班级。

(五)从高一起,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化”。

1、从高一起,按照名校“强基计划”的综合素质考评要求,把综合素质评价“课程化”。

2、从高一起,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锻炼,级部主任和体育老师要重视这项工作的完成;

3、根据高校面试环节主要考察学生的学科特长、专业兴趣、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多方面的内容,从高一起注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思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平时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发言、多论辩、多思考。组织各类主题班会、课外活动和各类主题社团,让学生有表现的平台。

4、尖子生要做到自主学习、超前学习。作为一个“强基班”的学生,要有自觉主动学习的意识,要努力培养自学能力、知识的梳理总结归纳能力。 

5、强化尖子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要求尖子生要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要有较强的耐挫折能力,要有坚强的毅力,要有激情,要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要有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与人为善,不结冤生怨;豁达大度,不斤斤计较;宽容自己,不耿耿于怀。 

6、提升尖子生的学科素质。语文主抓阅读与写作,提升文学素养,强化阅读,拓展视野,不“死读书、读死书”;英语着重听力与阅读,提高语言学习能力;理科主抓数、理、化、生选择性必修、选修和大学先修课程学习,有对学科的研究兴趣和潜能。 

7、加强对尖子生的美育和劳动教育,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强化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8、培养尖子生对社会生活和时政的关心关注,注重理性思考,树立家国情怀。  

(六) 改变优生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预习在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杜绝满堂灌高一、高二内容必须先预习,提出问题,老师上课针对性讲解。高三复习,先自主复习在前,提出问题,老师上课针对性讲解。

2、课堂转变:尽可能让优生讲课、讲题。都交给学生相互讨论分析——让优生讲课、讲题成为常态。

3、强化训练,练习到位:特别是规范化、速度性、准确性训练。

4、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重在筛选资料,针对性教学,重点是讲方法、技巧。

5、每次月考后,尖子生试卷要针对性指导,每一篇作文要面批2次,学生写2次。

6、学科弱项、薄弱学科的精准帮扶。

(七)高三要加强对尖子生的个性化学习指导

1、为每个尖子生量身定制具体的培养措施,建立尖子生档案,重点记录尖子生思维能力缺陷、学科知识缺陷、心理问题和状态;

2、制订相应的纠错方案。

3、确立各培养对象的跟踪老师(主要针对学生的薄弱学科)。

4、扬长补短:扬长在前,补短在后,扬长为主,补短为辅,强势学科找弱项,让强势学科真正做强,使总成绩始终有一个强有力支撑,让弱势学科在逐渐补救的过程中有计划地变强。

(八)创设尖子生竞争氛围——重在抓过程

1、预习赛——尖子生的自学能力比赛,预习进度比赛。

2、对抗赛——校际、省际间联赛,咬定竞争对手不放松。

3、套题赛——周六半月考、高考套题对抗比赛(历年高考试题难题选编)

4、规范化答题比赛,如英文作文书写比赛。

5、尖子生心理承受力的训练。

(九)强化尖子生的“研究性”学习行为。

1、高一高二学生要像老师一样学会研究课标及教材;

2、到了高三,尖子生要学会像老师一样研究高考;

3、在平日教学当中指导尖子生撰写学习小论文。选题可以由教师根据考试命题特点,给学生定课题,制定课题可多向高考等方面靠近。

(十)从高一起,强化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打开学生视野。

1、班级从高一起订阅《中国青年报》《读者》《青年文摘》等报刊杂志;

2、建立班级图书角,丰富学生阅读;

3、班级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联播;

4、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学生的“研究性”活动。

(十一)邀请大家或者著名校友来校讲学作报告。

(十二)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