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分类: 高中课改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多年来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中国的基础教育的现实图景依然是:“孩子苦、家长急、教师累、学校冤。”面对这一现实,很多人士在研究、分析、思考、呼吁,出谋划策,众说纷纭,这些理论家、评论家们,大多只在办学体制、机制的改革和考试评价制度的创新层面上“海阔天空|”、“激情飞扬”,甚至“义愤填膺”。却很少有人从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现实需求和课程、课堂等细致之处去深入研究探讨。其结果是,“江山依旧”。
http://mmbiz.qpic.cn/mmbiz/ibR3RIaazT3UtiaCA1JXjsaiaymWCRlbiaoQ1Eqc3CECw9W9PedPAfmNwpZiaVyU89NSDVjV5QpbpheEvtOLsMFo8xw/0?wx_fmt=jpeg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整
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复习—新授—巩固练习—作业”的教学模式,用“读、找、试、展、评、测、提”的新教学模式,来实现课堂教学的“大翻转、小翻转|。
二矫正教学资源的配置
就是要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教学资源单一的形式,充分挖掘每一堂课中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目标的精确性、内容的丰富性、时机的精明性、结构的精准性、方法手段的精致性,效果的显著性”。
三扩大课堂教学的有效供给
就是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单一的知识传授,变为“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升华”三位一体的目标要求,“给学生满分、让学生满意、使学生满足”。
四教师的供给适应学生的需求
就是教师不要成为教材的奴隶,应该根据现在学生(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的需求,采用“鱼骨式备课”的方式来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运用信息技术等手段来增强课堂教学“本体的回归性、主体的区分性和生命的依托性”。
五实现个性化学习
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标准”的大一统要求,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用“静待花开”的心态,期待每一朵花的绽放。
一句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供给与学生的需求要相匹配;学生的需求是教师供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然就会“供大于求、产能过剩”,加重学生的负担;同时也要注重供给质量,学生不喜欢,导致厌学,或者培养出的学生达不到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