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的三个阶段,进而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设计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一)促进陈述性知识习得的策略
促进注意的策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灵活应用变化的刺激特征和情绪性刺激特征来唤起和维持学生的无意注意,也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或者是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而引起无意注意。
促进预期的策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告知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预期欲望来唤起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其学习活动更多地受间接兴趣的支配,教师应更多地采用说明所学知识、技能的应用价值的策略来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表象呈现的策略。表象呈现策略就是将言语形式的知识转化成视觉形式或图画形式的知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对言语知识的认知兴趣和记忆的强度远远不如对视觉形式或图画形式所产生的效果。在教学中,要加强知识图表化、知识图像化、空间分布地图化的表象性转化策略。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为言语形式的知识转化为视觉形式的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过去许多无法用语言描述准确和解释清楚的知识能在多种媒体的协助下,轻而易举地在瞬间展示出来。
知识联结的策略。新的陈述性知识是否能获得意义,有赖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是否能为新知识的生成提供认知框架。因此,教师在新知识学习前必须帮助学生优化其认知结构,并指导学生理清知识的两种联系:一是新知识的内在联系,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具体地说,当学习者学习新材料时,如果其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的、包容范围较广的上位观念,可通过设计引导性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同化新的下位观念提供一个认知框架。如果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具有同化新材料的适当观念,但他不能自发应用时,可通过设计类比性的学习材料,为其指出新学习的材料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之间的异同。
成功生成的策略。以适当方式给学生呈现新信息。新信息要易于引起学生注意,并保持适当难度,既源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又高于学生的知识背景,以便顺利激活原有知识,积极生成意义,使学生及时获得积极的信息反馈,从中引导学生体验成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恰当复习的策略。教师应有意识地教会学生恰当地安排学习时间,并在学习中按记忆规律安排复习内容和复习时间。
另外,对于一些无意义的知识可赋予某些人为的意义,以促进知识的记忆。例如,有的教师在进行单元复习时,将主要的名词依据其内在联系,建立名词树,让学生对树的形状进行评价,并把这棵树根植在自己知识的土壤中。
(二)促进陈述性知识保持的策略
复述策略。复述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反复学习与再现的过程。如:学生为了记住某些材料,一遍遍反复多次地念、背、写等。促进陈述性知识保持的复述策略有两种:拷贝复述和重点复述。前者指原封不动地保持原材料。如国家、城市、矿产、河流等名词就主要靠拷贝复述进行记忆。重点复述主要运用在规律或原理的学习过程中。
精加工策略。精加工指对学习材料作精细的加工活动,即对记忆的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提高记忆效果的学习方法。如补充材料细节、举出实例、做出推论等。做好笔记也是一种较好的精加工策略。它包括摘抄、评注、加标题、写节段概括语和结构提纲等活动。研究表明,学生借助做笔记不仅可以控制与优化自己的注意力,而且有助于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良好习惯,讲课时注意语速不宜过快,要有抑扬顿挫感。对复杂的内容要重复讲述,反复强调,并把讲课内容的结构、层次和重点清晰地、有条理地板书在黑板上。
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是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或其它联系,使之发现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的目的。通过比较有联系但又有区别的知识,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改组和重建,此环节可通过学生整理知识的过程来实现。教师指导的步骤可分为:教师示范学生合作整理学生独立整理交流整理的结果。列表比较就是一种常用的促进知识结构重建的方法。如通过比较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差异,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因地、因时、因部门制宜进行生产的重要意义。
(三)促进陈述性知识有效提取的策略
类化策略。类化是把已有的知识按一定的标准归类,形成科学的认知结构。组织良好的认知结构便于陈述性知识的有效提取,因此,教师要辅导学生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主动根据知识的特点将零散的、繁杂的知识科学地类化,并纳入认知结构中的适当位置,便于检索并有效地提取。对于复杂的陈述性知识的类化策略往往表现为对前后学习内容所进行的纵向梳理、横向比较的方法。
激活策略。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必须以一定的形式在人的认知结构中进行表征才能贮存。
进入长时记忆中的任何信息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中分享同一个主题的一些命题会相互发生联系。而正是这种信息单位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人的推理及解决问题的基础。任何两个命题,如果它们具有共同的成分,则可以通过这种共同成分而使之彼此联系起来,许多彼此联系的命题组成了命题网络。陈述性知识也是以命题网络或图式表征来体现的。但无论哪一种表征形式,都有一条总领知识网络的纲,纲举才能目张。因此,激活线索可以迅速提取这一线索串起的有关知识,顺线索提取信息既方便又快捷。
测评提取。测量和评价的重点是看学生是否能从组织良好的认知结构中迅速提取准确的信息。测评手段可多种多样:考试、提问、开展知识竞赛等,它们能诱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调动所有的生活积累、知识积淀去应答测评,从而促进个体对陈述性知识的有效提取。
总之,由于陈述性知识的贮存和提取的关键是编码,其教学设计必须以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为基础。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能按意义进行编码、组织,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达到提高学习和记忆效果的目的。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高效地习得、持久地保持和灵活地提取、运用陈述性知识,为形成程序性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