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高中课改 |
1.内容无误。讲解内容无知识性错误和价值观失误。
2.技术过关。无噪音;版面清晰、大方、简洁。听得清,看得清。否则学生心理很容易烦躁。
3.目标清晰。主题聚焦,视频短小精悍,讲解内容聚焦,目标明确,容量不要太大。
4.学科性强。信息技术的使用,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科本质,语文更像语文、数学更像数学、英语更英语。
5.设计恰当。高质量的教学视频需要进行精心设计,如数学,要做到思维可视;人文社科,尽可能史料丰富,多插入一些图片、视频;音乐、美术、美文欣赏:教学风格清新淡雅,给学生艺术的享受。须知,教材和视频,属于不同的呈现形式和风格。教材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呈现形式主要是文字和图片,强调逻辑性,是学者风格。而做教学视频的过程就是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过程,呈现形式更加多元、更加形象生动、更加符合本地学生的学习需要。
教材:单一、抽象,逻辑性强;学者风格。
视频:多元、形象,生活性强;学生风格。
6.讲解动听。普通话标准,节奏恰当,亲切怡听。女教师声音动听悠扬,男教师声音浑厚、磁性。呈现对学生个人指导辅导的风格,而非讲座风格。
7.互动感强。在讲解过程中,教师不时以提问性的语言引发学生的思考,如“这里该怎么办呢?”“你觉得是不是这样呢?”有和学生个人交流、对话的感觉,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积极学习。而非教师个人独白,念稿子,照本宣科。
8.节奏恰当。讲解节奏切记太快,要能够让所有学生跟上讲解的节奏,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9.突出基础。和翻转课堂教学结合的微视频,需处理好和课堂教学的关系。视频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课堂重视探究、生成等。
10.粘连不强。针对一个知识点,教师应该直接讲解该知识点,“同学,你好,我们开始学习……”而不是一开始就说“同学们,大家好,上一个视频我们学了……,这里我们开始学习……“这些都属于粘连性强的表现,也是冗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