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中层干部角色定位
(2015-01-08 11:29:46)
标签:
教育 |
分类: 学校管理 |
在学校发展的大舞台上,中层干部扮演着多重角色。能否将每重角色塑造成功,又能相反相成,这将直接关系到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笔者以为,只有实现角色的“五个统一”,中层干部才可能为学校的发展作出最大的贡献。
一、“执行者”与“创造者”的统一。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目标。办学目标一旦确立,就需要中层干部全力协助校长,带领全体师生为实现目标而奋斗。在这奋斗的征途中,中层干部要以校长为统帅,为旗帜,对校长集思广益作出的决策要能准确到位地领会,对校长部署的任务要能高效及时地完成。如此上下一心,拧成一股绳,才可能顺利实现办学目标。反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中层干部各行其是,或是出勤不出力,玩忽职守,那就很可能使前进的方向偏离既定的目标,甚至使实现目标变成遥遥无期的事情。可见,作为受命于校长的中层干部,做校长办学思想的积极执行者,责无旁贷。
二、“维护者”与“独立者”的统一。为形成学校令行禁止的工作作风,也为了回报校长对自己的信任与培养,中层干部自觉地做校长权威的维护者,对校长表示出应有的尊重,这于公于私都是应该的。校长布置工作我保质保量地去完成;校长某方面如存在不足,我能诚恳地指出来。抑或相见时主动问一声好,分别时真诚道一声“再见”——诸如此类,都足以体现对校长权威的维护与尊重。但是尊重决不是依附,维护决不是逢迎。那种如星捧月般地簇拥着校长,让自己的独立人格迷失于校长眩目光环之中的所谓维护与尊重,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其一,不利于中层干部自身师表形象的树立。因为,谄媚胁肩者历来是为绝大多数教师所耻于为伍的;更是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所不屑、为神圣教坛所不容的。其二,不利于校长的成长。金无赤足,校长也非完人。长期的吹捧,易助长其惟我独尊、工作武断的作风。其三,不利于学校的发展。现今学校多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校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智者千虑也常有一失,校长在工作中偶有失误也是难免的。中层干部与校长的距离较之于一般教师更接近,理应在校长出现失误而又“当局者迷”的情况下给予及时的提醒。但若失去了独立人格,习惯于唯校长之命是听,就很可能发现不了这种失误;或是虽能做到“旁观者清”,但终因不敢吐露“逆耳”之言,而使提醒、补救的机会白白地丧失。
首先,不能以领导者自居。如果说话爱打官腔,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是最容易引起教师反感的。相反,凡事尊重为先,总以诚恳的态度和商量的口吻来布置或检查工作,就能赢得教师们的积极配合。
当然,“严”字当头,并非不需要把握处理问题的尺度。工作中万一与教师发生磨擦时,中层干部要尽最大可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予以妥善处理,而不能动辄将问题上交,拿校长的大棒来吓唬教师。——总之,中层干部要不断地提高管理艺术。但是,若只能坐而论道,有“唱功”;而不能身体力行,无“做功”,那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唱”“做”结合,既善于管理,又勇于示范,才能使广大教师心悦诚服,才能使管理艺术植根于实践的沃土而更加灿烂芬芳。这是有例可证的。
有一所学校,主抓学生管理的教导主任兼做班主任工作,他工作细致,讲究方法,班级生机勃发,他的班主任工作为全校班级管理树立了一面旗帜。负责教学和教科研的两为副教导坚守高三毕业班,教学和科研成绩齐头并进,两人均被市教委授予“教学能手”称号。——由于三位中层干部树立了出色的示范者形象,教师们学习有榜样,努力有方向,所以该校教导处的工作开展起来得心应手,成绩日益显著。
四、“指挥员”与“战斗员”的统一。学校中层干部既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指挥员,又是教育教学一线的战斗员。如何使两重角色和谐统一,而不互相冲突?这就需要增强四种“意识”:
首先,增强全局意识。既不缠身于烦琐的行政事务而保证不了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时间与精力,也不埋头于教育教学工作而荒芜了行政事务这一头。应统揽全局抓重点,好钢用在刀刃上。
其次,增强奉献意识。领导即服务,服务讲奉献。按部就班,“日 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不够的。中层干部要怀有一颗强烈的事业心,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白天完成不了的工作,夜里继续做;工作日处理不完的事务,休息日接着干。没有囫囵的时间,就拼接零碎的时间。如此才能为行政事务的处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时间保证。
再次,增强效率意识。既要精通本部门业务,一有事情能迅速处理,三下五除二,速战速决;又要讲究教育教学艺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这样即便在时间的利用上彼此发生一点冲突,也不会给工作进度和质量带来多大影响。
第四,增强“生本”意识。中层干部和学生交往时,一定要保持普通教师的身份,以生为本,而不以官腔官调来对待学生,否则,就无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在履行职责,给予学生以荣誉或进行批评、处罚时,一定要站在全校学生的角度来秉公办事,一碗水端平,切不可徇私情,有本班他班之分。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学生的加倍敬重。
五、“竞争者”与“合作者”的统一。竞争可以激活潜能。中层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比干劲,赛成绩,这种竞争对促进学校的发展是有益的。但是竞争不是嫉妒,更不是掣肘,竞争必须与合作携手。——学校各部门虽说有职能之分,但分工不分责,各部门都是学校管理链上的重要环节,只有环环相扣,才能给学校发展以巨大的拉动力。因此,中层干部要坚决屏弃狭隘的部门利益观念,经常性的互通信息,交流各自工作的成败得失;要在精通本部门业务的同时,尽可能地熟悉其他部门的业务,这样既有本部门工作的主阵地,又不至于隔行如隔山,必要时能给其他部门的工作以有力的支援;在布置工作,进行检查时,如涉及其他部门的中层干部,要视同一般教师,决不给予“豁免权”,搞一校两制。
此外,由于学校各阶段工作的重点是不断变化着的,所以各部门在不同时期受重视的程度就很可能存在着差异。面对差异,中层干部应以平常心待之。受器重,不能忘乎所以,傲视一切;遭“冷遇”,不能灰心丧气,迁怒他人,要相信本部门工作作为学校管理乐章中的一部分,即便暂处“低音区”,也自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中层干部显露身手于学校发展的大舞台上,必须十分注重自己所扮演的多重角色的统一。惟有如此,才能为学校发展的连台好戏作出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