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主学习的认识
(2011-12-13 08:13:10)
标签:
杂谈 |
分类: 高中课改 |
一、自主学习的心理基础
1、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启示。早在20世纪30年代,维果茨基提出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可区分为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顺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儿童凭借自己的能力独立地解决智力任务。第二种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解决问题,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可以成功解决问题。
这两种水平分别叫第一发展水平和第二发展水平,二者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显然,如果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在他们的已有发展区(或现有发展区)之内,就应让学生通过自学来解决;如果学习内容落在最近发展区内,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和讲授。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启示。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代表人物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内涵认为,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自主学习能力暗含于其中。他认为,在教学目标中除了教会学生学习以外,其他都是次要的,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学会自我评价。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他所倡导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启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得到的,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讲授的知识,而是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造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的最大意义,是把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节以一种,明确的线性关系排列出来,那就是:创设情境——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结果评价。
二、自主学习的概述
1、自主学习的定义。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宾特里奇教授也给自主学习是这样下的定义: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
2、自主学习的几个科学的问题和对应的维度:
(1)为什么学——动机。
(2)如何学——方法。
(3)何时学——时间。
(4)学什么——学习结果。
(5)在哪儿学——环境。
(6)与谁一起学——社会环境。
3、实施自主学习存在的困惑:
(1)这样做会不会降低水平,走向实用主义或自由化教学。不会的。自主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主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它应该包括学生自己对学习责任的承担。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加强自我管理,要对自己学习目标的达成负责。当然,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也不能离开教师的管理、指导和帮助。
(2)教师不系统讲授,学生对教材不能掌握或不能为全体学生所掌握,而且要花费更多时间,将来甚至要走弯路。首先,过去教师系统讲授、学生系统听,是不是保证了知识使全体学生都能全部掌握、费时少、走捷径呢?其次,实行自主学习,每个学生都必须亲自动手、动脑,无法坐等和依赖,学到了就是真正学到了。而且谁学会了谁就会一目了然,更有利于有的方式,常善救失,使教师的劳动都成为有效的劳动。另外,费时间和省时间、走弯路和走直路都是辩证的关系,彼此相反相成、互相转化。学生自学有费时间和走弯路的一面,但是往往由于实际效果好,转化为后来的学习更省时间,少走弯路。
(3)是不是要完全排斥教师的讲授、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不是的,也不应该。两种方式同时并存,如何使两者具体配合、相得益彰,共同教会学生“学”,是今后要着重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4、自主学习的特征。
美国自主学习研究的著名专家、纽约城市大学齐莫尔曼教授归纳出自主学习的三个特征:
(1)强调元认知、动机和行为等方面的自我调节策略的运用。
(2)强调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定向的反馈循环过程。自主学习者,要能够监控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根据这些反馈反复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
(3)强调自主学习者知道何时如何使用某种特定的学习策略或作出合适的反应。
从学习全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来看,自主性学习的特征:一是要有建立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二是要有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三是要有建立在掌握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四是要有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从有利于教学实践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吧自主学习的具体特征归纳如下:
(1)学习者对学习的主题有兴趣;
(2)学习者能明确和设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3)学习者认识学习主题对自己的意义;
(4)学习者主动选择和运用学习资源;
(5)学习者能从过程中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
(6)学习者能够积极运用和发展思考的策略和其他学习策略;
(7)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8)学习者能在认知活动中不断总结成败归因,提高认知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