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札记】中国人首次获得普利策奖——值得记一笔的日子

标签:
王澍宁波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中国建筑 |
分类: 建筑杂记 |
2010年3月28日普利策建筑大奖揭晓,2010年普利策奖由来自日本东京的黄金搭档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获得。
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美国普利兹克建筑奖今年授予中国建筑师王澍,这一代表全球建筑领域最高荣誉的颁奖礼将于5月25号在北京举行。
普利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普利兹克在揭晓评委的决定时表示,这是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评委会决定将奖项授予一名中国建筑师,这标志着中国在建筑理想发展方面将要发挥的作用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中国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方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要与中国悠久而独特的传统保持和谐,另一方面也要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相一致。
普利兹克奖成立于1979年,每年授予一位做出杰出贡献的在世建筑师。王澍今年49岁,2000年获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2011年6月,他也曾获得另一国际建筑学界大奖、法国建筑学金奖。
王澍是地地道道本土出身和在中国受教育和实践的建筑家,他的名声并不大,甚至在建筑界业内也不很知名。他的作品都完成在中国,项目并不多,但是主要作品规模却很大,例如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的象山校园。这次获奖的作品是宁波博物馆,这座博物馆被设计成一座山,这是一座由收来的旧砖瓦和混凝土构筑的一座人工的山。
王澍所设计的建筑,都有着中国古典文化的内核,是简单中国元素拼接比不上的。他从不一味追求摩登,而是坚守本土闪光的金子,这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创作中体现得非常明显。他收集了超过三百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砖瓦,这些废弃的垃圾在这里被重新垒砌成大合院的样式,间杂以简易木作、钢构,体现对地域与平凡的尊重。正是这一点获得了普利策奖评委的青睐。
他自己坦言是在追求一种朴素的、简单的、纯真的、不断在追问自己来源和根源的一种生活和艺术。他很坚持自己的建筑理念,是一个相当执着的人。
昨天是一个值得记一笔的日子,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中国人是一位建筑师,这多少反映出这个职业与这个时代的密切联系。
http://s13/orignal/68761c51gba1bb4d2cc5c&690
http://s7/middle/68761c51gba1b69976e76&690
http://s2/middle/68761c51gba1b69205c41&690
http://s12/middle/68761c51g7902bdab914b&690
http://s7/middle/68761c51gba1b684b1c36&690
http://s11/middle/68761c51g7902bd93a00a&690
象山校区(如上)
http://s8/middle/68761c51gba1b5e264667&690
http://s1/middle/68761c51gba1b63efa1d0&690
历届普利策建筑奖获奖者
1979年 第一届 菲利普•约翰逊
1980年 第二届 路易斯•巴拉甘
1981年 第三届 詹姆斯•斯特林
1982年 第四届 凯文•洛奇
1983年 第五届 贝聿铭
1984年 第六届 理查德•迈耶
1985年 第七届 汉斯•霍莱因
1986年 第八届 哥特佛莱德•波姆
1987年 第九届 丹下健三
1988年 第十届 戈登•邦沙夫特和奥斯卡•尼迈耶
1989年 第十一届 弗兰克•盖里
1990年 第十二届 阿尔多•罗西
1991年 第十三届 罗伯特•文丘里
1992年 第十四届 阿尔瓦罗•西扎
1993年 第十五届 槇文彦
1994年 第十六届 克里斯蒂昂•德•鲍赞巴克
1995年 第十七届 安藤忠雄
1996年 第十八届 拉斐尔•莫尼欧
1997年 第十九届 斯维尔•费恩
1998年 第二十届 伦佐•皮亚诺
1999年 第二十一届 诺曼•福斯特爵士
2000年 第二十二届 雷姆•库哈斯
2001年 第二十三届 杰奎斯•赫佐格和皮埃尔•德•梅隆
2002年 第二十四届 格伦•穆科特
2003年 第二十五届 约翰•伍重
2004年 第二十六届 扎哈•哈迪德
2005年 第二十七届 汤姆•梅恩
2006年 第二十八届 保罗•曼德斯•达罗查
2007年 第二十九届 理察•罗杰斯 英国
2008年 让•努维尔,
2009年 彼得•卒母托
2010年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