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燕歌行课堂实录一

(2018-06-21 19:41:39)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学案例
原文地址:燕歌行课堂实录一作者:喜洋洋

燕歌行课堂实录一

二、导入:

唐朝是个盛产诗人的时代,李白以其……奏响了边塞诗的最强音!今天我们就走进……

明确学习目标:

品味诗中的多种情感

赏析本诗的艺术技巧

三、了解作者和背景

齐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了解高适,课件展示,

生1读,让学生记下“感情激昂,意境雄浑,气势奔放”

生2读背景,纠正字音,

生3去板书“戍” 记下顺口溜“点戍横戌空心戊”

再了解背景,御史大夫张公、牛仙童,高适于是做此诗。

四、听录音看课件中加点和变色的字(课件中录音不响,其他老师帮忙放录音,这种突发事件怎么办?)

1、注意字音,是因为版本不同

2、有没有感情变化?理理清思路:

作者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争的过程。

第一层八句写出师,着力烘托气氛(齐读)

第二层八句写战备,揭示其原因(男生)

第三次八句写被围,刻画相思之苦(女生)

第四层四句写战死,突出壮志豪情。(齐读)

五、合作探讨

1、诗歌是用最浓缩的语言来表达最丰富的感情。本诗的诗眼有没有?是什么?谁来读?

生4读(独具慧眼)

“苦”体现在哪里?

2、(课件展示)请找出体现“环境之苦”的诗句,思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生5:塞草、阵云、苍茫

课件展示,齐读这些诗句。

有什么作用?边塞特有的荒凉肃杀,一切景语皆情语

3、“战争之苦”具体体现在哪些诗句中?写出了什么?

生6回答(一个好汉三个帮)

生7补充

 

课件展示,全体男同学读这些诗句

写出了什么?

生8:战争的残酷性、无休止,写出了征战沙场士兵的伤亡惨重

4、“相思之苦”具体体现在哪些诗句中?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课件展示,全体同学读这些诗句

5、是什么造成了这种苦?请找出相关诗句,体会寄予的情感。

课件展示,全体同学读这些诗句

“在东北”这些敌人对当时的盛唐来说是不是劲敌?不用战争也可以,不一定非要战争。

“横行”尘得十万中,能清档匈奴,轻敌。当权者的决策觉得战士死生。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6、板书:苦、环境、战争、相思。这些就像大山一样压在谁的身上?战士。(画山)

作者对战士什么感情?同情

对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赞颂

对将领?批判

这就是这首诗的感情。(课件展示)

7、本诗用的最突出的手法是“

对比。(课件展示对比的定义和作用)

生9找诗中的对比

“李将军”骁勇善战、体恤士卒

生10

老师补充:战  士——将军

          征  人——思妇

          古将军——金将军

唐  军——敌军

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和灾难。

六、延伸

关内桃花和关外白雪对比,表达的思乡之情

现在还有战争但和平仍是人的渴望,齐读作者做的诗

“在战争的年代里

我们需要和平”

燕歌行实录(二)

初次见面送一句话“我自信我成功“读三遍一边比一遍成功。带这个口号认一个字”高适“的繁体字,上课。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看着题目你能提出个问题吗?请将问题写在纸上。

生1:是写的边塞景象。

生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生3:《燕歌行》这个行字什么含义?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诗歌,先划分层次,老师直接说划分答案。生4生5生6生7分别读这四个部分。正字音。对于读的不准确的地方,指导后再读。

结合注释快速通一遍意思。不会的字词标下来。(10:27)

3分钟后测试,展示词语,让学生解释含义。

非常、颜色、旌旗、逶迤、碣石、瀚海(瀚海阑干百丈冰)、斗兵稀、远戍、玉箸(眼泪像筷子,伤心)绝域(桃花源记“来此绝境”)

 

明确方法:1、结合课下注释2、借助工具书3、推断和猜测(踏实有效!)

二、品读课文

   师:读一读1——8句(齐读),你仿佛看到……

生8:雄壮激昂

师:你带着这种“雄壮激昂”读一读。生8读

师:这是出征的画面。想一想9——16句(自由读),你仿佛看到……

生9:战场上有很多人死了。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认为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读?

生9:悲惨

师:你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生9读

师:我们都来读一读。生齐读。老师来读第三部分,大家看应该是什么感情。

“听一听17——24句,你仿佛看到……”

生10:空回首。

师:什么感情?伤感。你带着这种感情给大家读一读。如果你写一句话,少妇这时候应该说什么话呢?写完后可以和同学交换意见。

   生11:为国家闲了生命不值得。

生12:远在边疆的将士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

生13:远在边疆的亲人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

师:你们三个人一个个连在一起读。作者并没有让少妇说任何一句话,但是……这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个环节好!赢在细节处理,调动了学生的感情。)

   补充史记“广之将兵……士以此爱乐为用”士皆愿为他死。

这种对比应该带什么味?悲愤!我们带着悲愤齐读最后一部分。

读诗歌第一读懂,第二读出感情,第三读出意境。下面我来范读,大家听一听这四个感情。(范读的非常好!语速稍微慢一点会更好。读后学生给予热烈掌声)

附板书:出兵——激昂

        战败——悲惨

相思——凄凉

血战——悲愤

师:请同学们也按照这种感情读一读。

齐读第一部分。激昂(学生的气势非常好!)

齐读第一部分。凄惨(学生的把握非常到位)

齐读第一部分。凄凉(和第二个差不多)

齐读第一部分。悲愤(好气势)

齐读全诗,看学生的自然转合。(这个设计非常出彩!学生已经完成了对此诗的热爱!)

总结,朗读只有

课件:                融入感情

有声的文字——————   有声的语言

                     用心阅读

师:课上到这里,可能就有同学问了,高适为什么要做《燕歌行》呢?看课下注释。(结合背景)老师补充,学生齐读。

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提示一下:赞扬了一部分人,讽刺了一部分人,同情了一部分人。

请你写下来。同位之间交换意见。

一起说

讽刺了将军,哪几句?齐读。

同情了将士。哪几句?齐读。老师点拨少妇的愁。

老师课件展示:讽刺将帅们的不恤士卒……

结合背景,紧扣文本。

有人问我,为什么叫《燕歌行》?行是什么?课下注释。

老师补充“行”,一种诗歌的问题。“歌”也是一种文体。比如赞扬巨野一中的《巨野一中歌》《巨野一中行》《巨野一中歌行》。我们再来齐读全诗。

学生齐读

三、课上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老师说,我这节课带着大家解释了几个字词,总结了方法,知道之歌的感情,要用心阅读的阅读要结合北京紧扣文本,

四、边塞诗

边塞诗是“黄沙百战……”的……,是“但使龙城飞将在”的悲愤,是“沙场征战苦”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读边塞诗到边塞去,让边塞诗再我们心中生根、发芽,让我们自信地出发吧,我自信我成功!(学生跟着齐读最后两句,鼓掌!)

燕歌行(四)

一、导入新课

喜欢诗吗?喜欢唐诗吗?喜欢边塞诗吗?

二、明确目标、熟悉作者

三、初读——走进一首诗歌

(一)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诗意,初步把握感情基调

学生自由朗读,标注不认识的字音。读完一遍后学生静了下来,在老师的启发下再次朗读。

课件展示容易读错的字词和注释,学生齐读。

师:还有没有字词方面的疑问?

生1:斗边

师:还有吗?

生2:非常

师:有同学能回答吗?我们刚学完《五人墓碑记》。“很”的意思,非常给面子。

找同学读一下课文。

生3读《燕歌行》

师:停。是一声。

生3接着读。

师:不好意思,老师对读课文有三个期待,一个是感情,一个是节奏,一个是抑扬顿挫。

生3朗读课文(比原来有感情多了)

师:非常好了,有个字音需要把握一下。我们读这首诗,应该用什么感情去读?悲壮、凄凉。老师想范读一遍(配乐《十面埋伏》)。(背诵 ,非常有感情,很震撼!)(学生鼓掌)

让我们带着初读的感受再来读这首诗歌。

(二)由注释得知,此诗为“和”人之作,是“感征戍之事”而作,“感征戍之事”体现在诗歌的哪些方面?本诗的主旨句是什么?

生4找诗中相应诗句(声音有点小)

师:他找了这么多,你还有补充吗?

生5补充

师:全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生齐答“沙场征战哭”

四、品读——读出多种情感

生6:思乡之苦

师:哪几句?

生6:写思妇的句子。

师:最受感受的是?字词方面?

生6:“欲断肠”。想念到撕心裂肺。

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你想象的征人思妇的画面?

生6:翻译

师:如果让你读你会用什么感情?

生6:悲壮

师:读出怨愤也好。你来个大家读一读会更好。生6读。你结尾处努力读出这种怨来

可以读的哀怨些,深情些。还有什么苦?

生7:环境苍凉。苍茫。

师:还找到什么苦?

生8:战争激烈,艰苦。

师:从哪几句找到的?

生8:“斗兵稀”那几句。描绘那个场景。

师:用的什么手法?

生8:对比。

师:如果让你分析情感的话,你觉得是什么情感?

生8:愤恨。

师:“天子非常赐颜色”

生8:不满

师:愤懑。读一下。(生读。)读的很好。你的下一句?

生9:环境非常苍凉

师:苍凉是通过意象体现出来的

生9:请求、落日、斗兵稀

师:初中学过意境类似的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想发言,很好,来吧,你还有没有补充?

生10:除了相思之苦和战争之苦,还有思乡之苦。

师:总结所有的苦。可见一个战士们的表现如何?

生10:“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不勋”

师:如何理解这两句?

生10:“白刃”“死节”节气节操,不顾个人名利。希望能保家卫国,建功立业

师:没有将帅,没有名利。苦,但是为保家卫国,仍然坚守岗位。仍浴血奋战。所以最后?

生齐读“李将军”句

师: “李将军”是个什么人?展示课件,让学生看。(不如齐读)李将军是个什么样的将军?

生11:爱兵如子,坚韧

师:最后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心情?

生12:“犹”“忆”

师:对好将领的期盼。我们就可以知道诗歌中流露的多重情感,什么情感,说一下。

生13:对将士的期盼

师:让我们带着怨愤、期盼读一下这首诗,齐读行吗?(生齐读)这就是高适……这就是高适……这就是……大家有没有学过边塞诗?

生14:“千树万树梨花开”雪的大。“羌笛何须怨杨柳”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师:说的太好了,老师也找了几首。(分别展示并标注写的是什么。)

能看出来吗?写的什么内容?这就是边塞诗的主要内容。边塞诗无论写什么都是震撼人心。诗评家“盛唐气象”。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气象”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你能从《燕歌行》中感悟到什么精神?请谈谈。

生15:自强不息。

师:豪迈的,一往无前的。人间要好诗。读一读,看能不能背过去几句。开始。生自由背诵。

师:想检测一下,《致高适》快速填空。老师展示。和我的一样吗?让老师展示文字功底,让老师展示同学们的朗读功底。最后一段我们齐读。

燕歌行(六)

单县一中惠云              2011年4月12日星期二下午第三节

学生:巨野一中高一学生    菏泽市教学能手评比课

一、导入新课:

他从大唐走来,……他从边塞走来……他如椽巨笔写出千古绝唱

明确目标

1、  领悟诗歌复杂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主题

2、感受本诗的艺术特色

二、读序言,知背景

板书:感——事

什么样的事情什么样的感情呢?

注意字音。课件展示。

齐读,一个词读两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范读、听清你把握不准的字音,节奏,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配乐(古筝曲:渔舟唱晚)背诵。

师:请朗诵诗歌,并用简练的文字概括战争的整个过程。

生1:出征,战斗,相思之情,死斗,最后的感慨。

师:课件展示战争过程

战事  出征

      战斗

      相思

      愤慨

四、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诗中详细描写了士兵和将领,作者对他们分别寄予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学生讨论)

生2:“战士阵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师:将士该在后方吗?美人也不该在。他们在干什么?

生3:享受。

师:怎么样的感情?

生3:悲愤。

师:你读出来这种悲愤来。

生3:还有戍守边疆

师:什么手法?

生:铁衣。

师:哪个字好?

生3:“久”

师:我们可以揣知战士的心情

生3:思乡。

师:还有?

生3:不顾身。

师:什么情感?

生3:同情。赞扬。

师:你再来读一读

生3读

师:还有什么感情?你再读读前一句。

生3:战争残酷。

师:把两句话和到一块读一读。

生3读这两句。

师:还有什么?

生4:“破残贼”句

师:“烟尘”什么手法?

生4:借代。

师:既有对战士的描写还有对将军的描写。

生4:“残贼”有一种瞧不起。

师:这些敌人是不是不堪一击?

生4:彪悍。

师:谁轻敌?

生5:环境之苦。

师:何以见得?

生5:塞草腓,穷秋

师:这样的环境是战士征战的场所。正反映出了环境苦。你接着分析,还有哪里体现环境苦?

师: 还有一句“少妇城南欲断肠”马致远、“清明时节雨纷纷,欲断魂”

他用了哪一个字?空

刚才我们品读了几个字,古人特别注意练字“春风又绿江南岸”“一支开”“推敲”

五、总结主旨

1、请看老师给同学们总结的四字成语,齐读。

2、|总结本文主旨(课件展示)

3、总结语读他的诗,我们读出了……读他的诗,我们读出了……读他的诗,我们读出了……读他的诗,我们读出了……有感于此,我用一副对联结束这节课的学习:(齐读)

4、让我们齐声朗读这首诗,读出豪迈读出悲壮。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