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相关资料——课题研究教研记录
(2018-08-03 19:18:00)
标签:
教育 |
课题研究教研记录1
时间 |
2017.12.10 |
地点 |
办公室 |
记录人 |
王琴韵 |
应到人数 |
5 |
实到人数 |
5 |
主持人 |
刘小霞 |
课题名称 |
小学生第一学段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 |
||||
活动主题 |
成立课题小组,了解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方案撰写 |
||||
活 动 记 录
|
一、负责人组织学习市级课题研究相关文件。 二、成立五人课题小组,明确组内成员课题任务分工。 刘小霞:全面负责课题的申报立项,研究方案、计划的制订和实施,研究报告的撰写并指导、调整、协调课题组成 人员的研究过程,参与课题研究,随时关注课题研究进展。承担课题研究中绘本教案设计与制作,资料收集、保管,提供课题活动的正常运行。 安晨瑶:负责课题开题报告,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工作,提供低年级段相关资料并进行各种信息反馈,定期撰写课题实验体验,发表相关论文。 骆婷,范云婷:负责课题中期报告,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工作,提供低年级段相关资料并进行各种信息反馈,定期撰写课题实验体验,发表相关论文。 王琴韵:负责课题结题报告,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工作,提供低年级段相关资料并进行各种信息反馈,定期撰写课题实验体验,发表相关论文。 三、、研讨结果: 1、确定课题名称为:小学生第一学段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 2、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背景: 1.新课标的要求 2.学生的阅读现状 3.学生和教师成长的共同需要 意义: 1.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究形成原因,寻找有效的解决之道。 2.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意识和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彰显学科人文属性,而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有利于缩小学生差异,转化学困生,破解学生课业负担重等现实难题。 |
课题研究教研记录2
时间 |
2018.12.26 |
地点 |
办公室 |
记录人 |
安晨瑶 |
应到人数 |
5 |
实到人数 |
5 |
主持人 |
刘小霞 |
课题名称 |
小学生第一学段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 |
||||
活动主题 |
查找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
||||
活 动 记 录
|
一、研究课题的背景 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2.学生的阅读现状 3.学生和教师成长的共同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究形成原因,寻找有效的解决之道。 2.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意识和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彰显学科人文属性,而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有利于缩小学生差异,转化学困生,破解学生课业负担重等现实难题。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本课题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入手,探索小低年级阶段阅读内容以及阅读兴趣培养的方法研究,形成阅读兴趣培养的特色。 课题研究的举措: (一)准备阶段(2017.9-2017.12) (二)实践阶段(2018.1-2018.3):根据计划及分析报告制定相对应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总结阶段(2018.4-2018.6) 结合教学实践,撰写心得体会、随笔、教学设计、论文,并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总结可操作的经验方法。 四、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 预期研究效果: 2、成果展示: (1)小组成员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2)总结一些培养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 (3)推荐学生阅读有益的篇目,学生阅读兴趣提高。 (4)结合本课题撰写有关的随笔、教学设计、论文等。 (5)展示一节优质的绘本课教学。 (6)学生优秀作品(学生读书记录卡、读书小报、阅读卡片、国学经典吟诵等。) |
课题研究教研记录3
时间 |
2018.1.25 |
地点 |
办公室 |
记录人 |
范云婷 |
应到人数 |
5 |
实到人数 |
5 |
主持人 |
刘小霞 |
课题名称 |
小学生第一学段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 |
||||
活动主题 |
进行阅读现状进行调查,统计结构,生成调查分析报告 |
||||
活 动 记 录
|
一、调查目的 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究形成原因,寻找有效的解决之道。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调查为辅。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一、二年级共300名学生进行调查。并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对本次调查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 四、调查并公布问卷调查结果。 五、课题小组针对调查结果讨论分析。 本次调查着重围绕小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量、阅读环境和阅读效果这六方面展开。通过统计和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得到了如下结论: 1、读书在语文课程中的定位有误。我们常常把阅读当课外任务布置,没有站在课程的高度,把课内与课外进行有效的整合。 2、对学生读书习惯培养重视度不够。没有将“养成读书习惯”这一核心目标纳入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缺乏科学的、连贯的指导和培养。 3、语文课堂缺少学生有效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方式单一,影响学生对课文阅读的兴趣,使课外延伸阅读的目标更难达成。 4、没有形成促进阅读教学的评价机制,缺少形成性的过程评价。只是简单的规定阅读的内容和阅读量,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定性和定量标准。 六、整理分析意见,撰写分析报告。 |
课题研究教研记录4
时间 |
2018.3.30 |
地点 |
办公室 |
记录人 |
骆婷 |
应到人数 |
5 |
实到人数 |
5 |
主持人 |
刘小霞 |
课题名称 |
小学生第一学段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 |
||||
活动主题 |
总结前期工作,计划后期工作,撰写中期报告 |
||||
活 动 记 录
|
一、小组成员总结前期工作。 课题研究小组根据实施方案中拟定的进度计划,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 1、课题小组通过与学生访谈、问卷调查,查找影响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原因。及时分析,制定研究计划。 2、2017年10月底,我们学校举行了“与书同行,书香满园”读书节启动仪式。 3、2018年1月中旬,针对低段学生的阅读情况及兴趣展示,举办“讲故事大赛”和“小小朗读者”活动。 4、每日的晨诵时光和开展绘本课教学,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5、小组成员通过查阅理论书籍、互联网等途径自我提高。 6、课题组成员定期召开一次小组会议,讨论分析,汇报彼此的研究情况。 7、整合各方力量,有效开展研究活动。 …… 二、取得的成效。 1、营造了师生读书氛围,养成读书习惯。 2、利用班级图书柜,实现了阅读资源共享。 3、课内课外有效链接,拓展了学生阅读空间。 4、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升了学生文化素养。 5、教中感悟,总结反思,提升了教师教学水平。 6、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发展。 三、制定后期计划 1、继续按计划进行课题研究。 2、安排绘本观摩课相关事宜。 3、继续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四、整理分析意见,安排撰写中期报告。 |
课题研究教研记录5
时间 |
2018.3.30 |
地点 |
办公室 |
记录人 |
王琴韵 |
应到人数 |
5 |
实到人数 |
5 |
主持人 |
刘小霞 |
课题名称 |
小学生第一学段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 |
||||
活动主题 |
讨论中期报告,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
||||
活 动 记 录
|
一、由课题组负责人组织学习中期报告。 二、负责人对课题组前期开展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优点:每位成员都清楚自己的责任分工,能够及时完成相应的任务,也都能够积极学习,利用课堂教学来巩固研究成果。 存在问题: 1、进行各种活动、课堂教学后反思略少 2、收集整理的相关的照片资料上传的较少,也不及时。 三、组内成员对中期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1.
2.
3. 4.创新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建模去模,我们永远在路上。 |
课题研究教研记录6
时间 |
2018.4.29 |
地点 |
办公室 |
记录人 |
王琴韵 |
应到人数 |
5 |
实到人数 |
5 |
主持人 |
刘小霞 |
课题名称 |
小学生第一学段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 |
||||
活动主题 |
资料归类整理,绘本观摩课教研 |
||||
活 动 记 录
|
一、归类整理课题相关资料。 二、负责人对课题组近开展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优点:每位成员都清楚自己的责任分工,能够及时完成相应的任务,活动设计新颖,富有创意,各项活动成果颇丰。 建议: 1、可以开始着手准备随笔,论文等资料。 2、继续整理各自手头资料,查看是否有遗漏和需要完善之处。 三、组内成员对绘本观摩课进行教研。 1.课题:《会变颜色的小花猫》 2.教学目标: (1)感受阅读绘本的乐趣,激发阅读的兴趣。 (2)学会听故事和观察画面,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自由的猜想。 (3)读故事,补画面。培养学生细致的读图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重难点: (1)想法的迁移,谈谈如果自己是小花猫,会怎么想、怎么做。 (2)重点培养学生片段描写的能力,引导学生看图、读文、想象、体悟。 3教学流程: (1)讲述小花猫,拉近距离 (2)初读绘本,感受趣味 (3)再读绘本,整体感悟 (4)总结故事特点 (5)故事延伸与思考 (6)推荐绘本,阅读延续 |
课题研究教研记录7
时间 |
2018.5.25 |
地点 |
办公室 |
记录人 |
骆婷 |
应到人数 |
5 |
实到人数 |
5 |
主持人 |
刘小霞 |
课题名称 |
小学生第一学段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 |
||||
活动主题 |
课题总结性资料收集,初步讨论撰写结题报告 |
||||
活 动 记 录
|
一、负责人对课题进入结题阶段进行说明。 二、安排总结性资料的收集和汇总。 范云婷:教案,教学设计收集 骆婷:活动资料,视频资料收集 王琴韵:论文,课题立项,开题,中期,结题报告收集 安晨瑶:照片,随笔等其余资料收集 刘小霞:所有资料审核汇总 三、组内成员结题报告撰写进行初步讨论。 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我校小学生,特别是第一学段小学生阅读现状,并在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日常教学教育活动开展阅读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并不断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提炼、验证和总结研究的成果,探寻培养第一学段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从而大面积的提高小学生第一学段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过为期一年的对本课题的教学实践和探究,我们教师形成正确的阅读教学观,构建多维一体的语文阅读教学发展体系,建立了多元阅读评价体系,形成培养课阅读兴趣的指导策略;在学生心中播撒了热爱阅读的种子,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培养了学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
课题研究教研记录8
时间 |
2018.5.25 |
地点 |
办公室 |
记录人 |
王琴韵 |
应到人数 |
5 |
实到人数 |
5 |
主持人 |
刘小霞 |
课题名称 |
小学生第一学段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 |
||||
活动主题 |
讨论定稿结题报告 |
||||
活 动 记 录
|
一、撰写人组织学习课题结题报告。 二、逐条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完善结题报告。 1、课题背景及界定 (1)课题背景 a.阅读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核心。 b.语文课标也有明确的要求,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c.我校学生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2)课题界定 “阅读”“兴趣”“策略”概念的界定。 2、理论依据及意义 (1)理论依据 a.《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新课程标准》 b.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 皮亚杰的发生认知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理论 建构主义图式理论 (2)课题意义 3、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4、研究结果与成效展示 a、建构多维互动、灵活多变的激励性的阅读评价体系。 b、建构“让课外阅读走进课内”的互动阅读教学模式。 c、建构“三四”式四位一体动静互助伴读法。低学段学生开始是 5、存在问题及改进 三、对今后工作的几点思考。 1.如何进一步落实多元化阅读。 2.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主动性。 3如何创新教师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增加学生有效的阅读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