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观察20120708
(2012-07-08 11:08:15)
长期:
(1)周五在下探到周线下轨道后探底拉升形成中阳。上证和深证的日线都构筑底背离。虽然不能就此确认见底,但仍然有一个好处就是日线的下跌趋势得到了相当的修正。趋势的转折需要不断地刹车减速进行缓冲,直到反转。(这是阻挡分形的原理)
(2)日线级别底背离仍然是我们今后关注重点。这个级别的底背离从6124下来数数就没有几次(应该在10次以内,笼统计算)。其中1664,2319,等大级别底部都有这种级别构造。而1664是周线的底背离,所以上升级别相当大。当然这其中有些日线级别背离只支撑了日线的一段反弹。
(3)2250-2260一带突破是日线级别上升形成的首要条件。
(4)大周期的真正走好,2350一带要突破站稳。长周期均线要重新走好。这还差的很远。
(5)下方最严重的情况是下跌到2060-2070一带。
短期:
周二之前不能突破2250一带,可能会重新开始回落。并继续尝试构筑底背离。7月的主要时间拐点位于5日,11日和23日附近。如果按照目前的走势分析,11日可能成为小高了。11-23日之前维持震荡探底(需要在日线形成反复的阻挡结构),则23日底部概率更大。下周重点观察。
板块:
资金在努力追逐酒类,医药,高成长股。其他的个股则交投非常清淡。盘面出现了很多结构性的机会,但这并不是安全性的表现,相反,这表现出资金其实非常脆弱,出于对风险的惧怕和巨大不确定性的回避,资金避险到这类板块。在经济萎缩期,这类个股的所谓的低估高成长,只是资金避险的一个借口。所以,这类个股的行情,完全是资金的一种博弈行为的结果,是资金在权衡风险收益比后的结果,并且目前看,有些过头的表现。
这和战争期大家都找防空洞躲避轰炸一样,但防空洞的空间是有限的。太多的人挤进去,防空洞也可能坍塌。还有不少防空洞,其实并不具备防空能力,一炸就倒。
所以后面要重点防范的是这类个股是否会产生补跌行为。(一些个股的60分钟,日线构筑顶背离的时候就要小心)
回顾这半年以来,主要的行情就是地产,白酒,医药,还有其他消费品种(只要和消费相关的吃穿都被追捧,榨菜都被抢购)。其主要逻辑是地产板块经过泡沫释放,加上处于降息周期,同时临近政府换届,出现行情;白酒领头的其他消费品种则完全是避险情绪在这半年的集中释放。(白酒股的业绩稳定是刺激因素)。避险情绪的这种行为和大家都买房子,或者资金去炒大蒜的逻辑并无二致。这是资金的行为逻辑。这也是我这半年学习总结到的主要收获。之前的研究分析站在的高度太低。而我总结出的主线交易模式所涵盖的基本都是主题类个股,没有涵盖分析背后的资金逻辑的大思路,现在这种欠缺终于弥补上了,能在另一个高度对于主线进行重新定义。主线其实就是资金的行为逻辑。
下跌的板块中最多的就是水泥,煤炭这些周期品种,直接反应了经济状况。他们在年初曾经引导大盘反弹,但在对经济反弹和政策刺激的预期落空后,展开了报复性的下跌。我们看到了上半年其实我们面临着多次迷雾,比如宽松预期,比如政策刺激,比如证监会的制度性红利,这些都导致了指数出现了波段性的周折。而一一落空后,在看到经济数据不断下滑的情况下,资金开始疯狂躲进消费的防空洞。
所以,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这半年的行情非常清楚的反应了经济状况,对宏观把握精准的人其实是可以踏准节奏的。存量资金在降息周期下是可以保持一定水平的,也就是资金面其实是相对充裕的。但可供人们投资的品种并不多,这就造成了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一边有过多资金追逐,一边几乎没有什么成交。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下周到2250开始回落,这些避险个股不排除快速补跌。而如果真的奔向2060一带,则这些个股的补跌幅度会不小。抱团资金的特点是只要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叛变,整个看起来十分团结的资金就会顷刻分崩离析。这样的情况我见过太多。而之所以担心补跌,也在于行情的见底需要节奏上的和谐。单极性的结构就和一个一个累积木差不多。
下半年期待我们这里做更多的刺激和改革,可能并没有那么容易。如果美国可以做刺激,欧洲拿出更多的解决方案,风险偏好会有所改观。之前跌幅很大的交投低迷的品种又再会被资金青睐(从来没有资金在一个方向一直走下去的情形)。而如果这些看不到希望,存量资金也只能继续在避险品种上折腾——这些品种的最大特点就是
时间,换空间。由于增量资金有限,则存量资金只能集中在少数板块上,和小盘股身上。而这中间会继续穿插一些主题机会——改革带来的alpha。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要从一定高度去审视整个资产配置,去尊重资金的行为逻辑之外,还要坚守自己的投资模式。在这种‘迷雾’阶段,最怕的是不断改变自己的模式最后晕头转向。穿越牛熊的唯一方法是坚守住自己的投资模式,而不是要选一只大牛。
前一篇:关注结构改革的Alpha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