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素质教育真实地做起来,做出效果,请朋友们多提建议
(2011-06-28 16:30:10)
标签:
杂谈 |
目前内地一个学习成绩优异考上名校的孩子,他人生中成长的过程大都会在“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单纯奋斗中度过。父母大人最终还会发出好大感慨:培养一个名牌大学生不容易。我经历过很多中考高考学生。那像不是在爬知识的坎,而是在爬生命的坎。坎爬过了,孩子成为知识精英。但反过来也有成为了生活雏鸟的。太多关爱给予一身让孩子享受得理所当然,所以后来有些孩子不会生活不会关爱不会包容理解。当然对于孩子个人这是可行的,并不会影响其学业和事业发展。说的成绩好只会影响他一个人即是这样吧。
品德好会影响很多人。我相信这个。我经常会跟孩子们说,你们学好做人,比学好做学问更有意义。我不指望你们会考什么名校,那种幸福其实对于草原孩子来说,一路将会是充满辛酸的。将来生活的好,好以什么为标准?难能确定。
我想说,我并不想改变他们。当初上去帮扶时就有一个坚定的理念:帮扶,不是让他背井离乡,而是要让他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得更温暖。
我不排斥草原孩子学习好,走向更远的地方。但事实当中毕竟这是有限的。每年有几个学生能通过应试教育进入清华北大呢?那么余下的孩子为什么要让他们学习,要教育他们?
这是一个难以让我回答完整、即使回答也难以说服人的问题。一方面,现实问题摆在那儿:草原人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他们的理念很客观很直接:考不上去还要学习做什么。学点东西会让孩子“上不上,下不下,半桶油,两边晃”。因为不接触知识孩子思想一直是原始和单纯的,才会踏实下来生活。学了点知识又考不上还得回家。孩子就成了“半桶油”。你要说他有学识,他什么也没学好。你要说他没学识,他也被学识粉饰了一回。心思因此就变得有些浮躁。这样的孩子回家是不会安心生活的。这对于他人生的安定有些影响。
学习也许不能给大多数孩子带来更大的出路。但品德会让孩子受用一生。直接影响他将来的生活质量。
所以我只想用这样理念去培养孩子:重思想道德,重实际能力,重身心健康。让孩子学会明鉴,学会做人,待人,关爱,和善。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这样我就认为我的教育和帮扶成功了。
人格,是人之中心。素质教育之根本是培养成功的人格。即是优良。优良的东西被吸收后具有放射能力。会感染一些人。还是所谓:成绩好会影响一个人。品德好会影响很多人。
说这么多最终是想说,我有一个扩大帮扶的设想,但是估计实现起来相当困难。想以我所熟悉的一些草原学校为试点,在每个学校开设一个“WARM小课堂”,即温暖小课堂。我目前大致拟出的方案是这样。
《warm小课堂方案》
每个草原学校设一个“温暖我们”小课堂。
一,课堂也含有心理辅导的意味。但不纯粹用道理说服,而是以心灵以感悟来引导孩子。
二,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有贫困者要给予帮助。
三,主要还是以素质教育为主。
以上全部不能以理论教育形式。温暖小课堂没有课时,只有大致时间,没有固定场所,随性开设。学生自由听课,没有限制。没有任何脑力负担比如知识问答,整个在温暖和谐自然中进行。因为是针对高原特殊地区,所以主要教材的编写要适合当地文化生活风俗,但不能脱离“素质教育”的主题。
具体实施:
每个学校选出一名性格好,有耐心有亲和力,热情的老师不定期给学生开课,形式是以互动性质。每次开课人数不多于十五人。(因为是潜心教育,不宜人多)。对于每个学校固定下来的温暖小课堂老师,创办人或组织者应该想办法每年补贴其一定费用,以便稳定师源。(这是必要的,也是对温暖小课堂老师的爱护和支持)
开创当初将由创办人或组织者首先进入学校对温暖小课堂的老师进行素质教育培训。如果组织者是我本人,那么我一个人的力量肯定不够,做不起这样的工程。需要一些社会爱心人一起协助完成才行。
参加的爱心人所做的具体工作是到各个学校去对小课堂的老师进行素质培训。
那么爱心人自身就需要具有研究理解素质教育的相关知识,懂得如何去成功地培训下属学校的老师。并且,因为大家都是在做帮扶,这样的培训老师应该是义工。
今天只是粗略地写出计划。并不完整,所以暂时无法组织爱心人开展工作。发此博文是想先请朋友们多多给些建议.我想整个过程开展起来是不是漫长而复杂呢。
觉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