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一场突袭的草原暴雪!

(2011-02-24 18:14:16)
标签:

杂谈

今天看草原暴雪录像,身上在淌汗! (不知为什么传了半天录像,传不上来,先看下照片吧。我再来慢慢传)

藏历年快到了。我要上草原去。今天翻开去年的图片,查看去年的工作历程,在进入2010年十月份的工作图片里,翻看了一段录像,听到风雪中自己上气不接下气地粗口喘息,越听心越紧!那次差点因为长时间的雪地翻越而身体虚脱倒下去。。。今天想起来才知道后怕!

时间:2010年十月  下雪前一天,天空平静,谁也不知道后一天要下暴雪,我还拍下了落日时纯静的东山月亮。

http://s8/middle/68721251n9d052dee8d07&690

 

http://s10/middle/68721251n9d05326e8049&690

不想一天后就突降暴雪

http://s1/middle/68721251n9d05384f3fb0&690
这骑摩托的两青年也是半山中遭遇大雪,早知下大雪是不会上路的。雪打湿了衣,情急中用蛇皮袋包住脚
http://s9/middle/68721251n9d053be03ca8&690

 

雪越下越大,车要推着走
http://s6/middle/68721251n9d054b6f7d25&690

不想还是出事!
http://s11/middle/68721251n9d054d9d7cda&690

 

车子陷了,后来我只能步行下山去

http://s5/middle/68721251n9d0552b91e24&690

 

小鸟引发人紧张,它能出没这里,怕不是狼也会出来。。。

http://s9/middle/68721251n9d0556145088&690

 

 

其实很多时候是这样:当你遇到突发的灾难,当时你心里装得最多的并不是害怕,而是怎样去逃命。等你逃出来才会后怕。而当时遭遇暴雪后,因为一脱离险境就需要忙别的事,所以一时忘了后怕。只是今天看到录像,身上竟然在淌汗!

 

因为想扩大帮扶。而多年前就决心要去帮扶一个原始草原。本来对它的工作早年即进行,可当时因为力量有限,放弃了。直拖到去年才开展。

 

去年十月再去完成这事,摸底考察中遭遇两次危险,记忆犹新。因为这原始草原海拔在4600左右。我的身体好象也没有往年结实,所以进去后头一天晚上就出现了少有的高原反应。不是开玩笑,我当时对身体说:你太不应该了!多少困难走过来,这都习惯了,这么多年你还不适应么?还高反?

 

那一夜睡在头人的大客厅里。他们都睡的很香。我却上气不接下气,像有人始终在捂着鼻子不让呼吸。重复多次如此,感觉人要崩了。连着又突然感冒。

因为向来对高原工作充满自信,这一次就忘了带人丹和药物。所以那个心里焦躁的!但没有叫醒身旁人。因为叫醒也没用,没有氧气和药,叫也白叫。

 

一屋的人都不知道我那夜是怎么过来。只有我自己感谢上天,还能让我回来。更要感谢上天的是:它给了我一次坚实地提醒:下次来,不能再这么自信和草莽,一定得准备好!

 在一个遥远牧区的原始草原,无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出现高反和感冒是一件很危险的事。这是第一个遭遇。

 

后来进原始牧区。先是没有路,我们所到牧场都是骑摩托。摩托在石头上蹦极一样,浑身震的像在一块一块掉肉。再远点的地区只能骑马。最后还得步行。折腾的身体差不多快要散掉骨架,几乎把长久所蓄的原气全给拼上了。所以后来在雪地翻越时,身体里已经没有了长久行走的能量,才会出现虚脱现象。

当时回程,开始天气非常好。下雪前一天,天空平静,谁也不知道后一天要下暴雪,我还拍下了落日时纯静的东山月亮。

 

 可是走过一天,上了土公路,终是可以开车,一夜过来却突然一场大雪从空而降。天地雾成一片。但我们不能困在当地不出来。得速快撤离才对。于是在车还能发动的情况下,冒险开车上路。

 

全车人都在祈祷菩萨保佑,希望雪停下来,或者至少等我们翻过本地区最高海拔的大山垭口之前,它能停下来。

但雪不但不停,在我们刚刚翻越垭口时,突然变成暴雪。我记得那雪花不是一片一片地,是一块一块的,落下来打在眼睛上,眼睛就像罩上一块口罩,当时就是这种感觉。

 

雪在呼啸,越积越厚。车再开不了。我们的视觉只在几尺之内。仿佛四周挂上一层白茫茫的雪帘。

 

车在半途中就陷了。大家下车推。但推不过几米,又被雪堵上。后来有辆车跟上来。我们终于有了伴。两车人合作起来相互扶持,一步一步把车往山下捱。

 

但刚转个弯,突然大打滑。面包车直直地往山崖下冲,刹车踩到底也无用。里面司机在惊叫。幸亏那是缓坡,车往前滑,像滑翔的鹰,不是很快。一个有经验的伙计抱着石头直跟后撵车,要把石头投入车盘下,从而拦住它。但没投中。眼看车就要冲下山崖。一念之间,我惊呆了,这伙计,他把自己当作了石头,冲到车身前去了!车一下把他撞飞,直接飞到山下,他滚在雪地里直抽搐。

 

我们暂时的视觉却不在他身上,因为更戏剧的场面叫人惊心动魂:那车因为冲上去的人强大体力一挡,方向摆了过来,只朝着山坡的另一边岩石上撞去。没听到车与山岩撞击的声响,可能是我的耳朵因为惊骇而暂时失聪了。只见那车稳稳地与山岩吻上一口,然后落进了岩下的沟里。看到司机从里面拼命往外爬,我们知道,他还是活的!那个迟滞的眼,这人时候才又回到山岩下。我们的救车英雄太了不起!这个五尺壮汉在抽搐一阵后,竟然从雪上爬起来,朝我们挥手。意思是没事。

 但我的神情望他,回不到从前,回不到刚才这汉子坐在车里的面相。满脑海中晃荡的都是他刚才飞人的场面。跟好莱坞特技一样!这个场面直至今天还定格在脑中。

 

(我坐的车是一朋友的。他为我专门出车。然后顺便捎几个人,包括那个英雄壮汉。后来车前面被撞的面目全非。估计拉山下修也要几千块。但朋友死不收我的钱。说大家都是在为草原做事,算了。不知他最终修掉了多少?后来那个壮汉下山后就消失在人群里,不见了,找也找不到。更不说会找出事的车要求索赔什么的。他的身上真的会没事吗?)

 

我们的车被撞坏,雪大车堵,只能步行下山去。而这个路程得有几十里吧?朋友牵挂着他的车,不想弃车。他想自己修好,然后在山顶等雪停下来再想办法开下去。我要求陪同。又不知雪到底停不停。考虑安全问题,他说你必须先走。结果是强迫我走了。

 

就跟上同车的一行人走。

先是一整队的。后来每个人的体力不同,就拉开了距离。最后有气力的都消失在前方雪地里。我被拉下来。有位跟了我一程,不久在大荒野上慢慢也拉开了距离,我成了一人。这位在我俩同行时,突然冒出一句:前后看不到一个人,如果突然看到个黑点,那会是什么?-----会不会是狼?

 

当时听这话没多少感觉。因为太累了,还需要往前走。必须多蓄点气力,少说话。但真到一个人处在白茫茫当中时,忽然又看到雪地上有只小鸟,心才一抖:小鸟能在这样的地方出没,狼恐怕也在这里吧!那天路过此处时还听到一牧民说,不几天前他家一头牦牛被狼咬死了。所以这山有狼是肯定的!!

 

再是每一步都走得气喘吁吁又心惊肉跳:下雪天狼会出来吗?要真出来,又撞上,在这茫茫大雪中那可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无声!

 

体力透支,精神紧张。边走边疑心地不停朝雪地四周盯着,前前后后,会有什么突然冒出来!雪片雾住了眼镜。只好取下来。取下后就只能白眼对白雪了。对狼的惧怕让眼睛长久地、专注地盯住雪地不放,因此眼睛火烧地灼痛,差不多要导致雪盲。

而上身疲累和惊吓的汗水出不来,就顺着身子往下淌,浑身透湿。又是一路走一路打滑,摔倒,喘息,爬起。最后几次摔倒中就出现幻觉,以为是身后有狼给扑倒的!连带着惊魂不定,爬身时变得相当费力,粗气喘得厉害,并且越喘越不顺畅,呼吸老是突然地一下,被堵上,半天出不来。心里在坚持着鼓励自己,努力喘气吧喘气吧,千万别堵上。但是喘气太费力了,人爬不起来,心想,该不会下一口气上不来,人就。。。。

不说了,这样的回忆是一种承受。

 

我在上传大雪录像,和一个单亲家庭录像,刚才传了两次都没传上,不知怎么回事。不大会弄这个。我再来传吧。。

 

相关单亲家庭的这个录像,我提前说几句话。

 

雪刚刚下起时虽然很大,但没有大到让我们产生危险感。路途中我还在一个单亲家庭摸底。这个单亲家庭比起更遥远的牧区单亲家庭,条件稍好了一些。牧区单亲家庭没有固定房屋,终年睡在地上。这家至少有固定的房子。但是一个女人带了三个私生子。都不知道父亲是谁。当然就没人男人敢担当这个责任,来养活他们了。所以是非常需要帮扶的一家。对他们家作统计时,带出这家三个孩子。孩子们一出来,竟然像表演似的,站得端端正正的,以为是给照相。孩子这个举动,稍微做过帮扶工作、有帮扶经验的爱心人士都能明白: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接受这样的查访。在资金上肯定是接受过帮扶的。往往是帮扶的人要求拍个相片回去。他们就习惯了这样的接待姿态了。

 

我拍了一小段录像,作为帮扶资料。只有在心里承诺,一定不能表象、要深入地帮扶他们!

不过真正落实,还是一段复杂的过程。因为对于他们,不是你给钱,就能彻底解决问题的。要从思想上同步进行帮扶。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的理想是:不求量,但求质。有很多需要帮扶的人,因为人力精力等有限,我暂时还没有心力帮扶到。但一旦落实过的帮扶对象,会是物质与思想,精神同步地跟踪式帮扶。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高原上的孩子,因为生活在特殊的环境里,对他们的帮扶更需要这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