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知识要点
(2013-12-07 11:17:49)
标签:
文化 |
第二章知识要点
大气温度
1.
2.
3.
4.
层序 |
高度 |
气温分布特点 |
对流层 |
地面---8km(两极) 地面---17~18km(赤道) |
t随h↑而↓ |
平流层 |
对流层顶部---55km |
t随h↑而↑ |
中间层 |
平流层顶部---85km |
t随h↑而↓ |
暖层 |
中间层顶部---500km |
t随h↑而↑ |
外层 |
500km-1000km |
t随h↑而↑ |
5、对流层是大气层的底层。对流层的特点:①、对流层的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8千米,到赤道则增大到17~18千米。②、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③、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下降。④、对流层有复杂的天气现象。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6、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了空气的对流。液体对流与空气相似。
7、对流层有有云、雨、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的原因是对流层有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
气温
1、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降水、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
天气的特征(1)、时间:短时间
2、气温是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它表示空气的冷热程度。
3、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通常放在离地面1.5米高的白色百叶箱里。
4、温度计: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和最低温度计。
5、一天中,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
6、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约为22℃。
大气的压强
1、大气压存在的证据:①、玻璃杯里盛满水,杯口覆盖一张纸,把杯子倒过来,水不会流出;②、吸牛奶时牛奶盒会瘪掉;③、吸盘;④、挂盐水;⑤、马德堡半球实验(这个实验同时也证明了大气压很大)。
2、大量现象表明,大气压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大气的压强简称大气压。
3、大气压的测量工具是气压计。气压计的种类有空盒气压计(优点:携带方便和使用比较方便)和水银气压计(优点:测量较精确)。1毫米汞柱=133帕。
4、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的数值接近于1.01×105Pa(即760毫米汞柱或10.1米水柱),人们通常把这个大气压称为标准大气压。
5、大气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6、高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上往下流动,因此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下往上流动,因此天空多云,常形成阴雨天气。
7、液体的沸点受气压的影响。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升高;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
8、流体(气体和液体)的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1、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它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气侯的特征(1)、时间:长时间
2、影响气候的因素:①、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高低。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②、海陆分布;主要影响降水和气温的变化(温差)(年较差,日较差)。沿海地区,降水丰富,温差小;内陆地区,降水少,温差大。③、地形;主要影响气温高低和降水。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向阳坡气温高,背阳坡气温低。④、季风;夏季风(东南季风)降水丰富,气温高;冬季风(西北季风),气温低,降水少。
3、我国的海南岛纬度低,气温高,长夏无冬。地处我国最北的漠河纬度高,夏季短,冬季长而寒冷。
4、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
5、季风是在大范围区域,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世界上季风区域分布很广,其中以亚洲季风最强盛,范围最广。我国的季风: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
6、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根据考古发现和文字记载,绘制了中国近5000年的气温变化曲线。中国气温的变化和全球气温变化基本一致。气温变化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近现代全球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
7、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大面积农业灌溉等都能改良局部地区的小气候,增加湿度和降水量,减轻旱涝灾害的危害。
8、森林的大幅度减少,使得大气中得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加速了全球气候的变暖趋势,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我国的主要气候灾害
1、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
2、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台风的半径一般有数百千米。台风中心叫台风眼,那里风平浪静,云量很少。台风眼外侧1OO千米左右的区域是狂风暴雨区。
3、洪水是我国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持续性暴雨和台风是引发洪水的主要自然因素。人类的一些活动也会引发洪水或使洪水的危害变大。
4、植被能保持水土,增加雨水下渗,因此破坏植被会使洪水的危害变大。
5.、增大洪水危害的因素:围湖造田、侵占河道、城市的无序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