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静训练帮助宝宝提高专注力

(2010-09-24 10:55:53)
标签:

感觉统合

专注力

大脑

注意力

育儿

分类: 早期教育

 黄绎霖

个案一:

黄老师:您好!­

现在有一个头痛的问题想问你,我的孩子现在三岁,感觉像有多动症一样,总是坐不住,教他学什么总是心不在焉,你说你的,他玩他的,根本不怎么理会你。该怎样教,才能让他安心学呢?­

个案二:­

      我的孩子今年五岁,很爱动,总坐不住,学什么东西一开始还行,但没有三分钟的热度,幼儿园的老师也说他上课不够专心,上课的时候爱做小动作。说他吧,他还发个小脾气。黄老师,孩子贪玩好不好?做家长的该怎么办呢?­

     大多数的家长都会因为孩子注意不集中、集中的时间不长、好动而生气,也常因为孩子“三分钟热”呀、“坐不住”呀这些行为而烦恼,而孩子出现这些行为,都是感觉统合失调惹的祸!其实,要知道孩子比我们更烦恼,因为当他接受到信息时,他也很想集中注意去观察、去了解,但他无法控制他的大脑,只能让大脑操控他的身体来做出反应;而当身体做出的一系列不适当的动作反应时,却又受到了责备和不理解;就在今天,我想说的是:当你的孩子出现好动、无法快速地集中注意力时,你才是真正的“主谋”,你才是最应该被责备的对象,因为是我们自己在他年幼时(0~3岁)忽略了这方面的训练,没有提供良好的刺激给他的大脑,所以,他的大脑没有建立高效、快速的运转机制,导致孩子的大脑在信息的传递、整合和统筹时,不协调出现了偏差,才形成现在这样的状况的啊!有的时候,为了省事我们就打开电视、给孩子看碟,当我们看到孩子看电视能坐在那半小时、一小时都不动时,一定还觉得他的注意力还不错吧!就在今天,我要告诉你的是:这实在是大错特错!因为真正能考良和提高孩子专注力的是静态的画面!而不是动态的画面——电视!电视的画面是成秒钟的变换、它是由镜头不停的切换组成的,那不需要有多高的注视能力啊!况且孩子上学,学习工具都是静止的、静态的(书、玩具等),看到这里,我只想你能明白这不是责备孩子、对孩子进行惩罚能解决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知道了造成的原因,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调整自己的手法,为孩子提供适宜的引导方法和刺激,才是重要的。­

       首先,我们来了解在心理学里对于“注意”表达的观点。­

       专注力指人的各种有关的心理活动都共同地指向并集中于同一的对象(刺激),而且维持这种指向使活动不断地深入下去。决定注意力的时间的是注意的强度或紧张度。­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当人在注意着什么的时候,他也就在感知着什么、记忆着什么、思考着什么。我们平常所说的“注意铃声”、“注意灯光”,并不是说注意本身就是独立的反映过程,而是由于习惯,把“注意听铃声”、“注意看灯光”中的“听”字和“看”字给省略了。它不同于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有自己特定的反映内容。­

也就是说注意是需要听觉、视觉、味觉等身体的感觉器官一起来参与活动的,也就是说当我们说“注意”的时候,是大脑所有的器官都要集中到同一对象上的,所以,专注力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实际上是大脑在接受到信息时,要统合所有的感觉器官传递的信息才能做出有效的反应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可以称之为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指的是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介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包括注意力,自我控制,概括和理解能力。而当大脑对感觉信息的统合发生问题时,就会使肌体不能有效运作,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所以,我们孩子好动、注意力难集中,都是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

­

       而有的孩子的行为不协调,是需要接受专业的指导去进行感觉统合的专业训练的。在这里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婴幼儿专注力的发展特点(以独自看书为例):­

v 2岁,注意力时间的一般水平是:2~3分钟;­

v 2.5岁,6~8分钟;­

v 3岁,10~12分钟;­

v 5岁,10-15分钟;了解了一般水平,我们就可以自己来为孩子做个评估,孩子若独自翻看、玩书达不到这个水平,就需要让他接受专业的训练,帮助他的大脑协调并发展到一般的水平。­

      还有就是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别动不动就给孩子贴上“好动”、“多动症”的标签,说句俗套话,孩子动说明他健康,要是不动,就说明他生病了,谁希望孩子生病啊!所以,当孩子“坐不住”的时候,不是去说教他,而是有方向的用积极正面的语言去引导他,从而培养他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这里我会给你一套培养孩子专注力的 安静训练:­

        一、互动游戏法­

       1、躲迷藏。我们会发现通常爱动一些的孩子,藏猫猫是藏不住的,基本上是还没等找,他自己就跑出来了,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沉不住气”,其实,“沉不住气”就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多数属于前庭觉失调,对于这些孩子,我们就要这样来玩躲迷藏:由一位家长带着他一起藏起来,另一位家长来找,这样一起躲起来的家长就可以及时地用手指做“嘘”状指引孩子不出声,抱着他一起,这样宝贝就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就跑出来,我们可以从躲藏30开始,逐渐地加长时间;有耐心的家长建议用秒表卡个时间,做个记录。这样会更有意义,因为你可以运用三比法则对宝贝的每一次进步给予鼓励。­

     2、听觉安静训练: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可以帮助孩子打通人和自然的沟通渠道,尽情地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美丽风景,使他欣赏能力也得到充分地发展。­

耳朵耳朵听一听­

坐下来,坐下来,­

小耳朵,快张开,­

~听听是谁在说话?­

请你马上说出来。­

    找一个安静的环境,例如:公园里、小区里大树下、僻静的地方、家里等,用手指做“嘘”状,指引孩子不出声,一起来聆听大自然和环境中有哪些声音,1分钟后大家一起来轻声地说出各自听到的声音,时间的把控可以从30~1分钟开始逐渐加长聆听的声音。­

     方法:坐在一棵大树下听一听,听听有什么声音呢?嘘!各自说出各自听到的声音:我听到了……..有人在说话、汽车开过的声音。。。。­

     睡觉前,跟宝贝来玩这个游戏,更会大大提高他的专注力和聆听能力。­

­

       二、 以动治静法。­

      1、端乒乓球。先用羽毛球拍来端乒乓球,根据孩子自身水平的提高,适宜地加长时间和球的数量,到一定的水平,就换用乒乓球拍来端。我们可以采取比赛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家长在与孩子竞技过程中,可有意识地让自己失误1-2次。­

     2、拍皮球或排球。比比看谁拍的时间长。­

这些方法适用操作简单,最重要的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平常爱玩的玩具来为孩子设计“以动治静”的游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