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早期亲子阅读怎么做?
年龄 |
2岁/分钟 |
2.5岁 |
3岁 |
4-6岁 |
||||
看书 形式 |
独自 |
与成人 |
独自 |
与成人 |
独自 |
与成人 |
独自 |
与成人 |
一般看 书时间 |
2-3 |
6-8 |
6-10 |
10-15 |
10-12 |
15-30 |
10-15 |
20-30 |
以下是关于阅读(读书)的相关资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82年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国五十年代开始早期阅读研究,一些发达国家在80年代把儿童智能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阅读能力方面。
一、国外采颉
美国中期:
1、实施了“阅读计划”行动(美国教育部和家庭参与教育伙伴关系组织),为了促进儿童的阅读技能——从托儿所到小学六年级;
2、克林顿:发起“美国阅读挑战”运动:鼓励父母在家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招募大学生担任家庭阅读辅导者;组织教师参加阅读教学的进修,等等一系列的措施来为儿童创造条件促进孩子的阅读能力。
3、小布什:提出“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落在后面”的教育改革方案中,将“阅读优先”作为主轴,还拨款50亿美金推行此计划。
英国:10年前“读书起跑线”。
‘儿童阅读辅导组织”——由很多的儿童教育工作者和志愿者,来为低收入家庭(4-11岁)儿童提供阅读方面的援助;
2003年初,英国教育部发出把“儿童的阅读教育进行到底”的号召,宣传阅读教育的现实意义、成功做法等等。
加拿大:多伦多的地方教育董事会(TCDSB),实施以“均衡读写能力”为核心的早期阅读培养计划,制定了《均衡读写手册》,要求保育院和幼儿园的婴幼儿一周要进行四次阅读训练。(能力明显提高)
日本:10年前就积极推广儿童阅读运动,鼓励新一代的父母给在摇篮里的孩子讲故事、读图书;2001年还颁布了“日本儿童阅读推进法”,指定每年的4月23日为“儿童阅读日”。
二、
96年,“广州市百名0-3岁婴幼儿潜能开发”
2005年2月北京市60余家研究单位和幼儿园推出了“婴幼儿早期阅读计划”。
2007年4月3日中国首个儿童阅读日正式确定。
三、
西方国家的儿童85%的知识来自阅读,而我们国家的孩子主要依靠“听和看”来获取知识,“听”成人的交流、“听”成人的教导、“听”磁带、听CD等等,孩子大部分的时间、语言的积累及生活经验都是“听”来的,还有一个途径就是“看”——我称之为“电视教学”、“省事不省心教育”,因为现在什么东西都有人把它做成了VCD,动画的儿歌、童话、故事、唐诗应有尽有、一应俱全,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家长是省事了,孩子又有事了,什么孤僻症、自闭症的儿童逐年上升,再大一点 “厌学症”又来了,因为上课的书本它不是动态的而是静态的,而对于从小受“电视教学”的孩子来说,他根本没办法接受、也无法适应,因为从小他就没有阅读的经验和习惯,只能“厌学”。
而发达国家的孩子从出生起,父母就开始跟孩子进行“亲子共读”。8岁的孩子就能独立阅读,据统计,发达国家的孩子4年读完70万字;而中国的孩子6年才读了30万字。
因此,就造成中国孩子阅读量小的事实,正由于阅读量不够,中国孩子的知识面、想像力等明显表现出缺陷。根据专家的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与家长低估孩子的领悟能力,认为孩子还不懂事有关;其二,中国婴幼儿书籍的分类太专业化(诗歌、童话),内容五花八门,既不便于家长选择,又给婴幼儿领悟带来困难,而国外孩子的书籍都是严格的按年龄段分类。
由此可得出一个结论,爱读书不一定会成功,但不读书肯定不会成功。知识面广的人更容易得到成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