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清晨,位于两路口的开拓旅馆内,早起的住客洗漱出门。608号房,不足7平米的格子间里,57岁的河北人刘喜梅也起床了,呆坐在床边,重复着18天来的同一个动作:拿起手机,拨打一个158开头的手机号码。电话通了,等待声“嘟嘟”响起,依旧无人接听……手机号码主人,是刘喜梅的儿子冉杰希(化名)。
2009年,冉杰希从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后,曾经和睦的母子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母子间的“战争”持续了足足3年:为劝说儿子回老家的国企上班,刘喜梅3年10次来渝,从最初的好言相劝,到后来,她打过、骂过,也闹过……3年来,27岁的冉杰希为躲避母亲,搬了3次家、女朋友没了、工作也辞了,如今他不愿再见母亲。
这是刘喜梅第10次来重庆,目的和过去一样,找到儿子,带他回河北老家进国企,如果可以,她还想解开和儿子的心结。她说,“进国企就稳当了,可儿子为何就是不懂我的苦心。”(重庆晨报)
文/苦涩的美丽
网上看见一段子,摘自石述思老师微博。这样写道:“中国式成功往往是灭绝师太式,自我中心+六亲不认+功利至上,但往往披着利国利民的华丽外衣。但一个连亲人都不爱的人能爱全人类。石老师的这段话倒是也适用于刘老太,为了让儿子过上自己喜欢而他不喜欢的国企生活,刘老太和家人是一逼再逼,不择手段,而在刘老太心中,成功的就业观也是让自己的小儿子回乡进国企,过上稳稳当当,衣食无忧的生活。
可是两代人之间毕竟有差异,母亲所想的成功安稳毕竟不是儿子所想要的,儿子所想要的也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快快乐乐的活。这并不过分。可想而知,如果当儿子的现在就屈服与母亲,进入了自己不想进的国企,生活可能是稳定了,但是也许一生就会因此暗淡无光,失去因拼搏所带来的精彩。而且,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还要做一辈子,那该有多痛苦?
我们明白当妈的苦心,当妈的也是在为儿子好,毕竟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而且母亲让儿子进国企,无非是想让孩子有份稳定踏实的工作,这本无可厚非,而且来到国企也可能就工作好,待遇高,衣食无忧,工作稳定,还有灰色收入,但是这些都不是当儿子的想要的。儿子只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好好的活,努力的打拼,赢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虽然自己的工作没有国企那样名正言顺,可是人家都说了,第四份工作月工资都已经到了五千了,而且开始按揭买房了,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这其中得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又有多么大的不容易?在这样“不是国企”的工作里,实现的人生价值却是要比进入国企大的多啊。
再者说,小儿子冉杰希毕竟是一个“人”,是一个有独立人权的人。在十八岁成人之后,就有决定自己想要干什么的权利了,做父母的如此横加指责,到头来非但不是为了孩子的幸福,反而害了孩子的一生。如果说母亲这样做是想让孩子养老方便,那也无可厚非,可是大哥已经在家乡的国企上班了,那还要绑住小儿子的翅膀吗?
俗话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年轻的时候,作为青年就应该多在外面打拼一下,这也有助于自己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难道做父母的不清楚吗?如果做父母的真的爱自己的儿子,那么就应该理解他,包容他,而且本身儿子干自己喜欢的工作也没什么错,况且360行,行行出状元,也不一定非国企不去。做父母的如此逼迫儿子,只能让人家感觉到,这个做母亲的自私与无知。
与其这样双方僵持着,倒不如双方平心静气的坐下来谈谈,国家之间还和平共处呢,何况母子之间呢。
新闻链接:http://news.sohu.com/20120312/n337396860.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