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教育部发布了今年的工作重点。酝酿已久的高考(微博)改革写入今年的工作要点,并明确将制定发布改革方案。在其中指出了高考改革的一些方向,比如将扩大改革试点范围,制定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实施定向就业招生工作方案等。(新闻晨报)
文/苦涩的美丽
近日,教育部发表了今年的工作重点。其中,高考改革写入了今年的工作重点。记忆中,从我上学的时候,就在喊着高考要改革。比如说笔者所在的山东省,高考政策也确实是在改革。一年一考要变成一年两考,而且也逐步在取消文理分科。等等,诸如此类。但是这样的改革真的有效吗?有意义吗?
高考政策改不改,都改变不了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普通人的观念中,其仍然是一种迈向“成功”的途径。无论你如何改,我们学生都要努力学习数理化,另外和语文英语搞好关系,对了还有文理综合。无论怎么改,我们都要从早到晚的努力奋斗,去搞定那些无休止的、无意义的作业。因此,改革听起来更像是一个幌子,因为说的好听,做起来就不知道怎么样,况且这只是个工作重点,还在等待制定的。
与我看来,要改革,首先要在观念上进行改革。也许高考是出人头地的一个重要的选择,但不是唯一的选择。考好,说明学生比较适应应试教育这个环境,考不好也可能在以后的其它领域有所建树,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观念。同时,家长老师不应该给予孩子们过多的压力,孩子自己也是如此,树立健康的心态去应考。毕竟健康的人生远比高考重要。
其次,应该让学生们学到有用的东西。高考高考,都向着高分考。现在,高考完了,回忆往昔,除了那些励志的故事,勤奋的画面,还有自己的好友们,似乎没有剩下什么可以留恋的。特别是那些曾经是自己“成功”跳板的知识,更是被我们抛得远远的。这些知识虽然无益,但是在高考的逼迫下我们却不得不学。我一直不明白,为啥要去学那些没用的玩意儿,直到高考我才明白,我们花费了近20年的时间,学那些没用的东西,只是在应付这样一个两天的考试。因此,看起来,我们这20年的光阴更像是在虚度。而且,为啥让学生到了大学才学那些生存技能?(要是人家不屑上大学呢?)为啥不从小学到高中的这些年逐步加以渗透呢?当然,这个要改革除非哪天教育部的大人们吃错了药。
其三,要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加大教育投入。并且要对教育投入加强监督管理。
“根据教改规划纲要的要求,今年是实现教育投入占GDP4%目标实现的最后一年。据统计,2010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66%。”
确保实现投入GDP4%
根据教改规划纲要的要求,今年是实现教育投入占GDP4%目标实现的最后一年。据统计,2010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66%。
为了保证4%目标的实现,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落实4%工作办公室,加快教育经费监管事务中心建设,建立健全财政拨款、监管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国家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制定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办法。
看着这些数字,真是令人欣喜,看到这些方案真是令人高兴。
只是,在农村的小学院墙上,我们仍然会经常看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样的醒目大字。而且字再大,也掩盖不了我们在教育投入上的不足,在某些偏远地区投入的缺失。我们应该感谢某些部门还没有丧尽天良,还想着为了完成目标而完成目标,虽然这些钱或许依然用不到该用的的地方。
现在,看到小学的同学,我不一定认识,因为我这人记性不好,不知道教育部的大人们在改革方案制定出来之后的第二天,还能不能记住方案里的内容。因为现在教育部所忙碌的不是为了学生,而是忙在那朝令夕改的政策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