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0后男孩写《出职表》求职

(2011-08-11 09:37:35)
标签:

李欣东

宋体

《出师表》

出职表

北伐

杂谈

分类: 涩评

   “鄙人暑假及半而中道求职,今百事俱兴,社会繁荣,此诚寻职找工之良机也……”这是发表在某论坛社区重庆版上的《出职表》。此文作者李欣东16岁,今夏刚初中毕业,是个喜欢写作的娃娃。他想找一份“发传单”的兼职,也希望尝试其它形式的工作锻炼。(重庆晨报)

 

16岁的李欣东喜欢写作,想找份发传单的兼职,体会生存的压力;三市民愿提供兼职岗位

 

    文/苦涩的美丽

 

    对于笔者这个古文盲来说,看到如此感人的《出职表》实在是如同天书一般,在感慨自己的“古文造诣”的时候,更是感叹这位16岁中学生的天才的创造力。

 

    现在,由于有一些中学生不自律,不自觉,导致了这样、那样的丑闻,使我们对90后一代特别是中学生有了一些畸形的认知,但是不容否认的是,这些孩子依然是国家的栋梁。他们在用自己的自立自强展现90一代最美的风采。

 

   大胆创新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而能把一代军事大家诸葛亮的出师表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颇具创新的改编成《出职表》,无疑令人眼前一亮。创新是民族的灵魂的,而古文更是我们名族传承下来的精粹,两者结合起来,加以创新,出自一个16岁的中学生之手,很不容易。 

 

   自立自强

 

   如新闻中的主人公,16岁的李欣东所言, “中考状态不好。对我来讲,这或许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我必须要提前考虑未来,所以趁暑假找个兼职来做,感受工作的压力。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李欣东家里并不是很富裕,但是正是由于家庭的原因,过早的培养了他的独立意思。而这种意识不仅仅是我们现在中学生、乃至大学生所欠缺的,更是我们立足社会的一个重要前提。一个人懂得了自强,懂得了自立,懂得了人生的不容易,内心逐渐富裕起来,这个人也是很值得我们所尊重的。

 

    感恩父母

 

   “吾欲投桃寻职于社会,诚宜开张工作,以报父母恩养”,“吾志虑忠纯,品性良实,是以父母简拔以遗世上 ......”李欣东在出职表中多次提到对于父母、对于社会的感恩之情,从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一颗才子之心,更深刻的感受到了一颗孝子之心。倘若这样的感恩之心延续下去,感恩父母,感恩社会,这该是一笔多么巨大的财富啊!

 

   出职表表面上是一个中学生改编名家名作的新颖,而背后是对于父母、对于社会、对于未来人生充满希望,充满感恩,不屈奋斗的精神。 

 

   附: 出职表

 

    鄙人暑假及半而中道求职,今百事俱兴,社会繁荣,此诚寻职找工之良机也,然寒窗苦读之生不闻窗外之事,忠志于书忘身于世,余以为此乃愚也,吾欲投桃寻职于社会,诚宜开张工作,以报父母恩养,助吾不拔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求职之路。

 

  家中市中,俱为一体,工作求职,宜宜市中。若有广纳贤才兼为忠善者,亦可有一职附吾?以昭尔斯平民之理,不宜偏私,使吾心之戚戚也。

 

  吾志虑忠纯,品性良实,是以父母简拔以遗世上。愚以为工作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慎而行之,方能裨补阙漏,加以广益。

 

  余自幼向宠,性行淑均,天下之事略知一二。适用于今日,师长称之曰能,兼有同舍生目鉴为证。愚以为百事之事,切而待之,必能马到功成,亦有所获。

 

  做实事,说虚事,此智者所以成功也;做虚事,说实事,此愚者所以失败也。父母在之,每与吾谈此事,皆以悉听之,记于心。吾乃初来乍到,愿伯乐纳之,则不胜感激,可谓三生有幸也。

 

  吾乃学生,暑假宅于陋室,暗幸生于盛世,不求于金榜题名。望伯乐不以吾卑鄙,不拘一格,雇吾于事做之,令吾体耕耘之劳,由是感激,遂许伯乐以驱驰。精忠效力,立足于岗位之上,奔赴于使命之间。念来一日无计,还看今朝矣。

 

  伯乐勿疑吾,尽可寄吾于小大之事,吾当受命,夙夜奔波,恐托付不效,以伤伯乐之心,故兢兢业业,深入不毛,所托之事必然成矣。今社会稳定,人才辈出,当应纳贤才,绘蓝图,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开创大业,名扬于世。此吾所以报忠伯乐相遇之恩也。

 

  愿伯乐托吾以做事之效,不效,则可治吾之罪,以昭明理。若无勤劳可言,尽可彰吾咎之。伯乐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如是伯乐相中,吾不胜受恩感激。

 

  初出牛犊,自谋工作,暑假档期,非诚勿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