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敦煌石窟壁画的建筑演绎(四)

(2014-11-28 22:40:08)
标签:

转载

敦煌石窟壁画的建筑演绎(四) 

(五)唐代时期:

   唐代以后的敦煌石窟大多数采用方形的覆斗形頂的石窟形制。当时已经普遍使用木结构来建造房屋,解决了建造大面积大体量的房屋建筑所需解决的各种技术问题,斗拱的构件形式及其用料大都已被规格化和定型化,加快了施工的速度,对建筑设计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唐代建筑设计和规划已经向建筑群发展,在突出主体建筑的前提下,强调南北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和空间组合,规划严整,气势宏大。在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各个时期的敦煌壁画中皆有充分的体现,大多数净土变相画和经变故事画中,皆利用建筑物的透视进行精美的构图,造成整个画面深邃的空间感,这是敦煌壁画构图法巨大进步的体现。

 (1)莫高窟第220窟 阿弥陀经变 初唐

     第220窟是莫高窟最重要的初唐洞窟之一。1943年,将表层宋绘千佛剥离后,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初唐壁画------阿弥陀经变。第220窟的壁画,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其恢宏的场面,瑰丽的色彩,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反映出大唐开国的博大胸怀和繁华富丽的景象,揭开了盛世唐风的帷幕。

http://s6/mw690/0028EhvDgy6NXN8n9dj45&690
莫高窟第220窟 阿弥陀经变 初唐


http://s1/mw690/0028EhvDgy6NXN9gIa450&690
莫高窟第220窟 阿弥陀经变局部(一)

http://s7/mw690/0028EhvDgy6NXNa4bz046&690
 莫高窟第220窟阿弥陀经变局部(二)

http://s5/mw690/0028EhvDgy6NXNaVwji24&690
莫高窟第220窟 阿弥陀经变局部(三)

     莫高窟第220窟阿弥陀经变画力图表现佛国世界歌舞升平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各种景象,画面人物的灵动、装饰的奢华以及壁画构图的大气等方面是唐代壁画的基本特征。本图中虽然没有明显地强调大殿的存在,但是,画面中可见碧波荡漾的七宝池,曲栏横槛环绕的台榭等构筑物,地坪的花砖,舞蹈区域的地毯……,这些似乎已经界定了特定的天堂佛国的仙境,为唐代大型经变画的开拓发展奠定了基础。

 

(2)莫高窟第341窟阿弥陀经变初唐:

http://s3/mw690/0028EhvDgy6NXNo6GMGe2&690

第341窟阿弥陀经变

      莫高窟第341窟初唐阿弥陀经变壁画是早期的弥勒经变图,中轴线上没有主体建筑,仅有几座大露台,但是,天空中却画有天宫,由一殿二阁组成,殿阁之间有廊相连。寺院的两侧有二层楼与平阁。虽不能全面反映初唐寺院的整体布局,但可能是当时宫廷、寺观中主体建筑的写照。

http://s12/mw690/0028EhvDgy6NXNpyFAf0b&690

莫高窟第341窟 初唐阿弥陀经变局部放大图 1

http://s10/mw690/0028EhvDgy6NXNqFfnz69&690

莫高窟第341窟 初唐阿弥陀经变局部放大图 2

http://s11/mw690/0028EhvDgy6NXNrIPwK2a&690

莫高窟第341窟 初唐阿弥陀经变局部放大图 3

http://s9/mw690/0028EhvDgy6NXNsvovKf8&690

莫高窟第341窟初唐阿弥陀经变局部放大图 4

     左侧三开间小殿的屋顶上置平台(类似当今的屋顶阳台),环周设栏杆,形成高露台形式,上可供演奏或眺览之用。下层小殿的檐下还有障日板(遮阳缦),此类型的建筑在初、盛唐壁画中均有出现。

(3)莫高窟第338 天宫的布局 初唐:

http://s7/mw690/0028EhvDgy6NXNIy57096&690
莫高窟第338窟中间为四阿顶的大殿    
http://s10/mw690/0028EhvDgy6NXNJKEpX69&690
  第338窟(局部)歇山顶侧殿

         该壁画表现了典型的由一殿两堂二廊组合成山字形天宫平面,中部四阿顶的大殿是突出的重点,表明了建筑的主从关系,两侧的堂为歇山顶,体现了殿堂屋顶的等级秩序。配殿位于东西两侧,因日照强烈,故用障日板遮阳,此图可证明《寺塔记》中菩提寺“佛殿东西障日”之语。

 

(4)莫高窟第217窟北壁 西方净土变 盛唐:

盛唐是中国的民族和文化融合的鼎盛时期,莫高窟开凿洞窟近百个,洞窟气势恢宏,在壁画和雕塑艺术上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了。盛唐洞窟也多以西壁(正面)开龛的覆斗型洞窟为主。

     莫高窟盛唐第217窟西方净土变为后续的经变画壁画类型奠定了基本的构图格局,中轴线上有前后佛殿,前殿两侧有楼、阁、台、碑阁各一座。后佛殿建于平坐上,佛殿  两侧有回廊周绕,呈环抱之势,形成寺院后部的突出部分,成为凸字形布局。

http://s5/mw690/0028EhvDgy6NXNXbx1q54&690
莫高窟 盛唐 217 西方净土变


http://s16/bmiddle/0028EhvDgy6NXNYjMOr3f&690

莫高窟 盛唐 第217窟 西方净土变构图示意

http://s9/mw690/0028EhvDgy6NXO3vt7a68&690
钟楼
http://s5/mw690/0028EhvDgy6NXO4GCuoe4&690
 右侧楼、阁、台、碑阁局部放大

     净土寺院中钟台与经台相对,钟台也称钟楼,楼内悬挂一口洪钟,旁边站着撞钟的比丘。钟楼的檐下画画作网状,遮挡了檐下的斗栱和椽子,仅露出角梁,这是为防止雀鸟在斗栱间栖息而安装的金属网,称‘罘罳’。钟楼四角攒尖的屋顶上,安置塔刹相轮,有链系于屋顶四角,链上垂金铃。塔刹本来是缩小了的塔,放在钟楼上使建筑造型更加美观。图中钟楼这种屋顶形态,是一种屋檐底面斜向上翻起的做法。

http://s5/bmiddle/0028EhvDgy6NXO5J4fqb4&690

古建筑钟楼效果图

5)莫高窟第320窟北壁 西方净土变 盛唐:

 

http://s12/mw690/0028EhvDgy6NXOkjsHVbb&690

莫高窟第320窟盛唐 西方净土变

     莫高窟第320窟西方净土变壁画中,大殿建在中轴线上,殿两侧在回廊转角的屋顶上有角楼,大殿两侧有配殿,与回廊结合构成凹字形平面,院中是宝池和露台,这是日趋成熟的西方净土变的构图模式,为规范的净土寺院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6)莫高窟第172窟北壁 观无量寿经变 盛唐:

http://s12/mw690/0028EhvDgy6NXOqkQGf0b&690

莫高窟第172窟北壁 观无量寿经变


http://s4/mw690/0028EhvDgy6NXOrmj9Vb3&690

莫高窟第172窟北壁观无量寿经变线描示意图

      在莫高窟第172窟盛唐“观无量寿经变寺院”是大型“西方净土变”壁画的代表作之一,大殿地处中轴线上,近处是出于水中的平座与露台,后面是三进大殿、阁等中心建筑,大殿两侧的配殿又是一殿二楼的组合。莫高窟第172窟观无量寿经变示意图中众多殿、阁、楼、堂共同组成跌宕起伏天际轮廓线,庄严宏伟。是大唐盛世的画家提供给后世的最完美

的建筑信息,它反映了唐代寺院建筑组合的杰出成就。

http://s14/mw690/0028EhvDgy6NXOCipRz2d&690
莫高窟第172窟北壁观无量寿经变局部放大

http://s3/mw690/0028EhvDgy6NXODslOO32&690
莫高窟第172窟北壁 观无量寿经变局部放大

      寺院正中的大殿及其后面的两重殿宇,均为四阿顶,顶上的斜脊弧线舒展,正脊两端有鸱尾。面阔五间,副阶(殿周围的廊子)一周,殿屋三间,开直棂窗,窗内挂绿窗纱。柱上有阑额两重,斗栱画得极其规范工整,是盛唐斗拱技术成熟的标志。四阿顶又称庑殿顶、五脊顶,是由一条正脊、四条斜脊组成的四面坡屋顶。

在回廊转角的屋顶上出平座栏杆,平坐上建歇山顶殿屋,檐柱一周,柱间完全敞开,显得空灵通透。下层是双通道回廊,中间一列柱上有门及直棂窗,透过门道可见回廊边沿的栏杆及后院的水面。越过回廊屋顶的空间,可见茫茫原野,溪流婉转。


http://s2/mw690/0028EhvDgy6NXOEXt0B41&690
莫高窟第172窟北壁 (局部放大)

     净土寺院中的配殿,为一殿二楼的布局,楼高虽然大于大殿,但是大殿的体量较大,位置前突,和配楼殿组群十分协调。

http://s4/mw690/0028EhvDgy6NXOFRSin33&690
日本京都 金阁寺(寝殿造)

      莫高窟第172窟净土寺院中的配殿和现存的建造在水中的日本古建筑“寝殿造”十分相似,柱间有卷起的帘箔,颜色、花纹都很漂亮。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