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 First - 教育体系中的尚武精神

标签:
thinkfirst通州幼儿园月亮河 |
分类: 观点 |
作为一个男孩子的父亲,从前一直有个问题在困扰我,就是如何让孩子认识“武力”和使用“武力”。
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每每当孩子们发生肌体冲突的时候,我们都会及时把他们分开,并不失时机地教育他们要和平解决问题,要找到其他的方式解决问题,不能动手。甚至小儿在家育苑上幼儿园的时候,如果孩子间用手比划枪,并玩相互射击的话,家长会被叫到学校并被要求把孩子带回家直到孩子承诺不再做这样的游戏。理由很简单,学校不能让孩子学习互相伤害,哪怕在游戏中。当时虽然觉得有些极端,但也找不到一个强有力的理由来否定,只是心里想:我从小就长在军人家庭,玩打仗玩大的,也没想着去伤害别人,倒是心中不断滋生出英雄情结。初中的我就跟爸妈哭着喊着要去老山前线,高中的我作为学生会干部,组织学生上街唱国际歌喊口号声援北京的哥哥姐姐们,中年的我仍然会被李云龙,李大本事,余则成,熊阔海们感动的热血沸腾。一个朋友说:文龙挺有血性的,在今天挺难得。血性,不是一个男孩,男人应该有的基因吗。再文明,再上流社会,再贵族的英国伊顿公学,哈罗公学里也培养学生们的血性,所以它们有击剑和搏击课,所以他们出了丘吉尔这个硬汉,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元首们都投降和流亡的时候,是这个英国胖子用不屈不挠的斗志撑住了整个二战胜利的基石。
武力能伤害他人,但不仅仅是用来伤害他人的,也是用来保护自己,保护家人,甚至保护自己的国家的必须手段。没有武力的国家是不能存在的,没有武力的男人是懦夫。所以蔡元培先生在1912年的民国教育大会上说国民要勇于公战,怯与私斗。(《蔡元培教育名篇》12页。教育科技出版社)这是真正的尚武精神,它是一个民族生存的基本力量,美国,日本都是尚武的民族。而当今中国在私斗和公战上却恰恰相反,现今的教育体制抹去了男儿的血性。
何时动武,为何动武?蔡先生也给出了答案。他说教育体系的建立应由五个部分组成,1 军国民教育(尚武精神)2 实利主义(注意,不是功利主义。实利主义是生存能力,如何获得生存必要的物质和资源。)3 公民道德 4 世界观 5 美育。其中公民道德教育是一切之根本,失去了道德的尚武就是穷兵黩武,失去了道德的实利主义就会变成不择手段的功利主义。所以尚武精神不是应该有还是不应该有的问题,而是在什么样的体系里存在的问题,不能被控制的力量就是破坏力,道德是来控制武力的。我们在赋予孩子们,尤其是男孩子们血性的时候,要建立道德的围栏。武力是国家,个人安全最后的防线和生存机会,不可不察,拥有武力,而如何使用这才是教育要解决的问题。道德的教育更是我们教育的重中之重,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在Think First的教学体系里加入美德课程的原因。参看: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6e84c50100shsm.html
来自美国的跆拳道黑带二段Ruben先生回国前为孩子们上了堂来劲的武术课。热身......



扎马,冲拳!


弹踢,侧踢,绕马踢....

在拳靶脚靶上招呼招呼吧!哈!吼!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