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或不打?

(2010-07-08 13:39:06)
标签:

教育

分类: 观点

这是个问题。

 

在人权至上的当代,在童年被“虐待”过的成人对应的高犯罪率和自残行为比例的铁证面前。父母们手软了,犹豫了,自责了...。那到底该不该打孩子?什么时候打?打到什么程度?

 

通常孩子挨揍都是因为犯了所谓的错误,孩子的错误大体分两种:

 

1 由于能力所不及造成的对财物的损害,或由于认识不到造成的对道德的挑战。

 

案例1.看到在一个餐厅里,父亲把帽子放到了餐桌上,点好菜,和2岁左右的儿子在等待。儿子看到餐桌上的酱油调料瓶子,很好奇,于是动手去拿,酱油瓶翻,父亲的帽子被弄污。父亲暴跳如雷,还打了孩子的手,孩子的眼中充满了恐惧。

在父亲眼中,孩子调皮,弄脏了我的帽子,我要泄愤。在孩子眼中,莫名其妙,我看那个东西好玩是我的好奇心天性,我又不知道那个东西会撒,会弄脏你拿顶珍贵的帽子。

 

孩子由于手的协调能力还不能控制自如,也由于直接经验的缺乏不知道行为会带来的后果做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打的。同理,尿裤子,2,3岁就要求他写字,打坏家里的器皿都是不应该打的,否则不但会伤害孩子的心理健康,还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这些都是孩子最宝贵的。

 

同样,父母没有教育孩子打人,吐口水是不礼貌之前,不要因此体罚孩子。再有对孩子撒谎的问题,3岁前的孩子分不清撒谎和幻想和现实的差别,父母如果不了解就因此体罚或指责批评孩子也是对孩子的伤害。那如果孩子知道那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情况下明知故犯呢?这就是下一种情况。

 

2 明知故犯和挑战权威的情况下,就要适度的体罚了。

 

案例2 我曾经看到在幼儿园的门口,孩子歇斯底里地哭闹,妈妈蹲下来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哀求:宝贝儿,妈妈错了,妈妈错了,别生气了~~~,而孩子是用大嘴巴扇他妈妈来回应的。这时孩子的爸爸来了,依然是暴跳如雷的给孩子一顿臭揍,场面无法收拾。看得我毛骨悚然。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看到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是在不断的纵容下形成的。在刚开始孩子出现情绪失控和用不正当的手段表达情绪时,父母没有给出正确的引导,积累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父亲的体罚也是无效的,原因是他也情绪失控,完全是一个被局面搞得失去理智的失败者的形象,除了生理上的优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荡然无存。

 

孩子是在跟父母的博弈中学会遵守规则,尊重权威的,父母的权威是不容挑战的。男孩从父亲身上学习如何做一个男人,女孩从母亲身上学习如何做一个女人,并希望长大后成为他们那样的人。(适用与优质家庭和权威型父母,前面的文章有解释过)

 

当明确规则后,依然屡教不改,挑战父母的权威,其他惩罚无效的情况发生后,一定要清晰果断地进行体罚,当然屁股和手板儿是恰当的惩罚位置。体罚的时候,要情绪平静,先重申一下为什么要体罚他,是规则在惩罚他。体罚程度要让孩子感到疼痛。事后,要搂着孩子跟他讲父母是爱你的,是让你成长得更好。从儿童心理学理论上讲,孩子是希望被更强大的人管理的,他们的挑衅是成长过程中能力提高的体现,他们要不断地去实验自己的能力到什么程度了,如果让他们占了上峰,就是案例2里的那个场面。

 

实验证明,出于爱的适当体罚不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理。泄愤是绝对不允许的。这是教育和虐待的区别。

 

我就是被爸爸打大的,我很爱他。所以父母们:该出手时就出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