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伍新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阅读策略的价值与实施

(2019-12-30 11:20:07)
标签:

转载

[转载]伍新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阅读策略的价值与实施

1、儿童阅读发展史

1.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第二学段(3~4年级)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预测,提问)

第三学段(5~6年级)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速度, 目的)

第四学段(7~9年级)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 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1.2阅读发展阶段论

[转载]伍新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阅读策略的价值与实施 

1.3阅读的基本过程

字词识别

→对外界输入的文字信息的识别,核心目的是训练孩子的语言意识,应在学前阶段完成,语言可以比汉字表达更多的东西

意义建构

→头脑中已有知识经验的激活

阅读就是将书面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从而构建出意义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1.4阅读的教学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

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过程中需要有

读者意识(学生特点——谁来读)

读本意识(材料文本——读什么)

读法意识(阅读策略——怎么读)

阅读教学的中心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策略和怎样恰当地运用策略,并最终培养学生高超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伍老师谈:说话是本能的,有准备的;而阅读是一个学得的过程,是需要教的,所有学科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1.5阅读理解的影响和因素

读者

阅读兴趣

阅读技能

先前知识

阅读策略

······

 

文本

文体(记叙/说明/议论/散文/诗歌)

可读性

清晰度

趣味性

主题

······

 

环境

阅读氛围

藏书量、书本可获得性等

教学方式

阅读情境

阅读目的

······

 

1.6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是个体为了获得对篇章的充分理解,为了避免、觉察和解决阅读

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有计划地进行的各种认知活动。

阅读策略包含预测、推论、提问、摘要、复述、自我监控等

阅读策略与阅读方法、阅读方式的关系:

阅读策略指导阅读方法的运用;

阅读策略一般表现为对阅读方法的操作;

阅读策略建立在阅读方法之上,不是方法的简单累加,而是根据任务要求、文本特征、先前知识等因素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有目的地阅读。

阅读方法偏机械、表浅、记忆,阅读策略重变通、深度、理解

阅读方式style/ approach () -阅读策略strategy ()-阅读方法method  ()

 

伍老师谈:阅读方法是微观的,术的层面,具体可操作的层面;而阅读方式是宏观的,需要阅读策略的嫁接。

 

1.7小学生阅读策略发展

·周龙兴(1999)1-6年级学生阅读策略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及教学干预

小学生阅读策略的基本轨迹及特点

外→内,阅读策略是通过学习逐渐内化而形成的。(受教师教学影响)

模仿一发现

·低年级,可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策略,尚未形成自我反馈意识。

·中年级,主动模仿,对一些基本的策略可以半独立使用。

·高年级,可以独立选择、运用较为熟悉的阅读策略,自我监控意识增强。

单一→综合

·低年级阶段对阅读策略的应用只有一、两种(如理解词义),到了四年级,26.5%的学生采用“参照标准策略”(查字典或课本的注释)40.8%的学生使用“语境策略”(联系上、下文等)20. 4%的学生想到“预测”等策略。

小学生阅读策略的发展(从掌握到应用)既受到知识水平、阅读经验的影响,更受到教师教学的影响。

一二年级处于较不稳定的时期,三年级处于策略应用的发端期,四年级则处于发展较快的阶段,五年级处于质变期。这与学生思维发展的轨迹基本吻合。

 

·周步新(2016)3-6年级学生阅读策略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问卷情况( 部分策略)

策略

完全懂

有点懂

不懂

1预测-根据线索去猜测内容。

55.87%

40.95%

3.18%

2.联系阅读时能联系原有知识和经验, 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思考理解,获得自己的感受。

57.78%

39.05%

3.17%

3.提问一在阅读时提出问题帮助自己 理解、思考,会自己提问自己回答。

49.21%

46.35%

4.44%

4.联想一阅读时, 想到了自己也有过或读过这样的故事。

51. 43%

43.17%

5.4%

5.监控理解一知道 自己在阅读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并能想出一些办法解决,还能对前面的学习进行反思,知道哪辨别使用办法。

33.65%

59.37%

6.98%

 

·周步新(2016)针对学生阅读策略使用情况提出:

第一学段,侧重放手阅读,激发阅读兴趣,营造“悦读”氛围;

第二学段,着重引领学生自主习得,建构阅读策略;

第三学段,引领学生自主制定阅读计划,运用阅读策略,逐步学习阅读监控。

年段

阅读策略学习

 

认识

体验

监控

第二学段

联想、推论

提问、比较、找出重点

图像化、 预测、联系

第三学段

监控

联想、概括、批注

提问、找出重点、推论

 

 

2、何谓阅读策略

2.1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策略

·统编本教材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低年级特别注意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学习运用初步的阅读方法。

·高年级课文阅读教学中进一步强化习惯和方法的培养和指导,并且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教材中独立设置了阅读策略单元

·统编本教材结合小学阅读教学的实际,引导学生在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阅读活动中习得一些基础、有用的阅读策略。

——教材的双线结构:人文内容(明线——暗线,相关主题) +语文要素(暗线——明线,必需知识、阅读策略等)

 

2.2阅读策略单元

2.2.1预测

·预测策略指的是读者在阅读中根据有关信息对文本的情节发展、故事结局、

人物命运、作者观点等方面进行自主的假设,并在阅读过程中寻找文本信息来验证自己已有的假设,如此反复假设、验证,不断推进阅读。

预测不等于乱猜,而是根据一定线索有依据地猜。并且随着后续的阅读,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同时形成新的假设继续阅读。

重点不是猜对与否,而是在不断假设、验证中,对文本的进一步加工理解。

预测策略的使用,使读者充分调动先前知识,发挥想象,对文本产生了极大的阅读期待,激发了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拉近了文本与读者的距离。学生的阅读兴趣越强烈,教学效果就越好。其次,预测策略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读者在阅读中的参与度,促进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伍老师举例: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从“黄”“山”“奇”“石”四个字分别入手去预测文本的内容,而阅读过的人会发现文本并不是围绕的“石”而是围绕“奇”来进行描写的,在阅读之前要有丰富的阅读经验才会知道大概这篇文章是在讲什么。

一二年级也可以有渗透性的教学;预测同时可以促进孩子思考的发展,要鼓励孩子去预测。而猜测、预测、推想是有区别的;猜测是依据个人经验去猜;预测、推想、推测、推理等都需要有更多的依据,不是瞎猜。作为老师要善于调动孩子阅读的先前的知识经验发挥想象,作为读者也要善于调动自己先前的知识经验去阅读。

伍老师举例: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假设小孩子不知道小蝌蚪长大之后会变成青蛙,这个文章理解起来就会有难度,孩子要先有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的知识经验的理解,也是在训练孩子进行事物观察的时候要有逻辑有顺序。才会对文章有准确的理解。而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解读文章,教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使用预测、想象、复述、提问等阅读策略,相较于没有被阅读策略干预的学生,其阅读理解水平和阅读能力都有显著提升,其效果主要体现在难度较大的文本中。

 

2.2.2提问

·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或对文本提出质疑,并进行评论。

·要求读者提出自己的问题以建构意义、增进理解、找到答案、解决问题、

收集信息及发现新的信息。

·训练学生去辨别课文内直接表明的问题、课文暗含的问题及脚本(读者自己的内部图式)暗含的问题。结果表明,这类训练对于改善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很有效,尤其是对差生。

·互惠教学(教授学生预测、提问、澄清和总结四种阅读策略)在多个研究中被证实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伍老师谈:孩子从小就喜欢提问,任何的文章都有可能会有不足。研究表明:提问对于孩子的阅读理解、阅读建构以及知识获得都有非常大的促进和帮助。任何与文本相关的问题都可以提,提问很重要,当然也可以是创造性地提问。

 

2.2.3提高阅读速度

·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理解阅读材料中主要的信息。在正确的基础上,提高速度。

具有较快的速度;保证对阅读内容的准确理解。

·阅读速度=(字数/时间)*阅读理解率

·阅读理解率=正确答案的分数/问题的总分数

·乐莲珠(1987)从三年级下学期到六年级下学期进行了为期三年半的快速阅读

教学,经训练,实验班阅读速度、记忆、理解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

·孙晓艳(2010)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速读词语训练、速读句子训练、速读段落训练、文章速读训练,结果发现,实验班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有显著的提高。

·Jordan (2016)通过眼动研究发现,阅读速度更快的人阅读理解能力更高。

 

伍老师谈:提高阅读速度不等同于快速阅读,背后的本质追求是完全不同的;提高阅读速度的前提是要有正确的理解。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没有价值的东西越来越多,要知道什么东西该精度,什么东西该略读,什么东西最好不必读,也就是有目的的阅读,两者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先要读懂,才强调读快,大量的研究表明:适当的速度训练也有利于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2.2.4有目的地阅读(阅读监控)

·有目的地阅读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对所学阅读策略的综合运用。

阅读目的:

自身的目的。如:为了放松来阅读小说

文本的目的。如:对说明书的阅读

环境的目的。如:在考场中的阅读

·自我监控策略

阅读前,通过分析文章的特点、阅读的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阅读中,通过自我提问,加强自我监控,调整阅读速度,根据理解的水平,不断调整阅读策略;

阅读后,反思阅读理解达到的水平,评价自已是否完全达到了阅读的要求。

·高阅读能力者能够灵活地运用阅读策略,以达到阅读目标 。

 

伍老师谈:有时候回读也是促进孩子的阅读理解的重要策略,但练习速读时尽量不要回读,阅读之后要反思自己是否读懂了,回读是对重要信息的再次确认。

 

3、阅读策略教学

3.1阅读教学理论取向

1)以认知主义为基础的阅读策略教学模式——可教

直接解释:明确策略的有效性及使用过程

教师介绍将要阅读的材料中需要使用哪一种策略,什么时候使用以及如何使用

示范运用使学生认识策略的可操作性

教师采用出声思考的形式向学生示范自己使用该策略的过程

指导练习通过练习逐步掌握该阅读策略

指导学生进行由简至难的练习,再次向学生明确阐述策略的逐渐减少指导数量

独自练习通过练习逐步掌握该阅读策略

学生独自完成阅读和阅读策略的使用

总结反馈明晰阅读理解策略的应用性和迁移性

再次向学生明确阐述策略的操作步骤以及该策略在其他情境下的使用

 

2)以社会建构主义为基础的阅读策略教学模式——自悟

全语言教学

整体性:语文学习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的过程,教师不应该将解码技能、阅读策略等知识割裂的传授。应从整体到部分,在阅读和写作中学习词汇意义、策略知识。

目的性:a、语言的功能是构建意义,语言学习的目的是满足学习者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需求,进行有意义的人际交流。b、学习者应在真实的社会交往环境中实现表达思想和交流信息的目的。c、学习阅读的最佳方式是阅读有意义的材料,学生可自主选择符合自己的需求或感兴趣的材料阅读。

交际性:a、学生应在有意义的口语交流和读写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掌握语言技能。b、强调在阅读理解策略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3)多种教学模式融合

行为主义

强调语音意识、解码和词汇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不重视教师的作用,教师从教学的领导者转变为系统的管理者。v课堂 中大量阅读练习依然存在。

认知主义

强调阅读的高级的认知过程、阅读理解策略的学习。

将教师作为专家,置于儿童学习活动的核心位置,主导者。

认知主义的阅读教学模式是目前倡导的主要教学模式。

社会建构主义

强调阅读学习的社会因素。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的参与者,是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者,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和支持者。

难以操作,年龄较小/低阅读能力者并不适用。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学生阅读能力的不同、教学情境的不同,合理构建阅读教学模式。

 

伍老师谈:老师要想真正做好阅读教学,是必须要去了解背后的理论基础的。

 

3.3阅读策略教学课程

·20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者设计了多种阅读策略教学课程,均能显著提高学生阅读策略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多重策略学习:Paris19841987)使用ISL教程对三、四年级的学生进行干预,发现其阅读策略使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都有显著提高。

 

·互惠教学:一名成人教师与一个小组学生(4——8名)轮流领导对他们所要共同理解的文本内容进行讨论;促进学生参与,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交互式策略教学:交互: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

 

·K-W-L技术:已经知道了什么?-K;想去学习什么?-W;学到了什么?-L

 

·合作问题解决:通过问题解决活动向学生介绍阅读策略

 

·直接教学VS间接教学:究竟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应视学生特点、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定,多数情况下,间接教学包含了直接教学(如“互惠教学”、“交互式策略教学”等)

 

3.4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中的阅读策略

教育部组织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注重阅读策略的学习和运用,三年级到六年级,每个年级的上册都独立设置了阅读策略单元。

 

三年级上册:预测

四年级上册:提问

五年级上册:提高阅读速度

六年级上册:有目的地阅读

 

除了这四种主要的阅读策略,教材中还会与很多其他阅读策略的教学和使用,分布在各个单元中学习和使用,如复述、概括等。

 

提高阅读速度的技巧

跳读

首尾句跳读:在阅读时,主要看阅读材料中每一段的开始和结尾。

关键词跳读: 在阅读时,并不是将句子的每一个词都仔细阅读,而是只读关键词。

寻读:读者在阅读之前有着明确的目的,阅读时只阅读自己需要或感兴趣的内容。

变速读:根据阅读目的、读物的难度调节阅读速度。

鉴别阅读:寻找关键词→确定概念-→确定写作意图(文章的中心思想)

顺序阅读:文章标题一作者→时间→主要事件→自己的感想和收获。

经常(时间)阅读、大量(数量)阅读一一阅读暴露/语言输入

基于文章结构(重点)、集中注意 (抗干扰)——阅读能力/良好习惯

 

伍老师推荐阅读

Richard Mayer . (理查德:迈耶)   姚梅林等译:《教育心理学的生机学科学习马教学心理學》(第二、生章)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Jim Trelease. (吉姆.崔利斯)著,沙永玲等译:《朗读手册》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Maryanne Wolf (玛丽安娜.沃尔夫),著、王惟芬等译:.《普鲁斯特与乌贼一  阅读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伍新春:部编小学语文教材阅读策略的价值与实施。《小学语安》  201 8  (9) ,  4-12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