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2018-07-03 09:21:11)
标签:
转载 |
旬阳县基础教育科研
“十二五”规划
时间:2014年5月25日
立项号 |
XKT20130093 |
课题名称 |
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方式的研究 |
||
负责人 |
吕万洋 |
所在单位 |
棕溪镇枣园小学 |
||
结题报告 关键词 |
数学 |
||||
结题 报告 摘要 |
《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方式》是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凸显出来的一个典型问题,以前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方式,不能体现出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为了学生在数学上的到不同的发展,我校数学教研组通过研究,自己总结出一套适合学生发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方式”。 |
||||
结题报告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对新知识的巩固,也是反馈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重要情况。但是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受到环境的影响,作业一般都是教科书和练习册中的习题,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合理的数学作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从而全面实现数学教育目标。 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是使学生巩固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批改也是每位教师的重要职责,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课题是面向新课程教材的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学生,探讨数学作业布置方式与批改方式等。 三、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2013年3月,我申报了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方式》微型课题,8月份通过了旬阳县师训中心的批准。通过大半年的探索和研究,前期报告已经完成,中期研究正在进行。现将前期成果汇报如下: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3年3月至2013年8月) 2013年3月,我向师训中心申报了《数学作业设计与批改方式优化》的微型课题报告后,及时成立课题研究组。8月份参加师训中心组织小课题培训会,会后和其他几名教师查阅相关资料,积极筹备,为开题报告做准备。 (二)课题实施阶段(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 1、撰写开题报告和课题研究计划。 2、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教研活动。 3、及时总结研究成果,积累资料,为写结题报告做准备。 4、进行大量的理论知识学习,撰写教育叙事,教育随笔,教学反思。 (1)学习黄爱华老师的专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和杨国华老师的《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探究以及研究》。 (2)写读后感。 通过读黄爱华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艺术》给我最大感受是,数学练习最主要体现一个“活”字和“精”字。黄老师在练习设计中,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注意应用题组练习,加强各种练习的联系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率;在练习的编排上做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练习结果的处理上,做到了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 通过学习杨国华老师的《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探究以及研究》的专著,让我明白了要想设计数学练习活动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在数学活动练习设计时要从研读教材中的习题内容出发,从分理解编者意图,从教学目标入手进行整体设计。其次是数学联系活动设计应立足于让学生能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学习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形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三)总结结题阶段(2014年4月—2014年5月)
四、课题研究记过与成效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巩固,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着课程改革的进程,以往的作业布置已不能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通过调查发现,主要存在单一、枯燥、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降低学习兴趣,为了扭转不良现象,我校几位数学教师通过一年的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作业布置要要体现出生活性、趣味性、实用性、层次性。 2、作业批改要体现出及时性、正确性、规范性、示范性。 3、归纳出作业批改的方式有:终端批改、全部批改、部分批改、面批面改、教师指导下自我批改以及师生之间相互批改。 4、作业批改评语要体现:激励性、引导性、启发性。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存在问题: 1、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方式总结的还不够全面;
3、教师的业务知识不够扎实; 4、由于教师是第一次从事小课题研究,对步骤不够熟练; 5、由于教师年龄问题,有部分教师对计算机操作不够熟练; 改进措施: 1、多看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努力提高自身理论素养。 2、加强教师之间的探讨、交流,提高研修水平。 3、及时总结,善于反思,多向名师请教,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研究,归纳方法。
|
||||
参考文献 |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黄爱华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艺术》。 3、杨国华老师的《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探究以及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