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1/mw690/001UyBI4gy6GfXfg1dM2a&690再过几天就是海子的抒情名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发表的日子。今年,去海边过春节的冲动特别强烈,此时不由的想到了大海,想到了海边的朋友,想到了海子,当然还有舒婷、北岛、顾城、戈麦等等。
海子原名查海生,生于1964年3月26日,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査湾人,自小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学,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1989年1月13日,两个月后,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不知海子要活着,要来过草原,会不会希望有一座面朝草原的毡房?辽阔且温存的草原是不是会让海子眷恋这个世界?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人们会不会接纳并挽留住这位浪漫而忧郁的才子?
从这首诗中,我们得以窥见诗人最后的生存思考。这个用心灵歌唱着的诗人,一直都在渴望倾听远离尘嚣的美丽回音,他与世俗的生活相隔遥远,甚而一生都在企图摆脱尘世的羁绊与牵累。20世纪80年代特殊的精神氛围,海子是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文化象征,代表了某种价值理念和精神原型:以超越现实的冲动和努力,审视个体生命的终极价值,质疑生存的本质和存在的理由为核心的激进的文化姿态和先锋意识。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歌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拟想了尘世新鲜可爱,充满生机活力的幸福生活,表达了诗人真诚善良的祈愿,愿每一个陌生人在尘世中获得幸福。“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诗人去世前不久的诗句似乎是一个预言。这样一个浪漫、善良、天才的诗人怎么竟会选择了轻生?让那么多的读者和喜欢他的人无法接受。和海子相比我们是不是活的苟延残喘、没心没肺了?和海子相比我们没有权利说命运不公平,和海子相比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猥琐,海子的死,我们所有活着的人和这个时代都应该反省!
诗歌在现代中国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尤其90年代后,它的表达空间日渐狭窄,这既有媒体管制的原因,更是生活日益粗鄙化的必然结果。在一个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在一地鸡毛的琐碎生活中,在犬儒主义和消费主义狂欢中,诗歌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暮途穷。诗歌在所有文体中,最具创新性和颠覆性,循规蹈矩是诗歌大忌,而模仿或拾人牙慧更是遭同行鄙夷。诗歌是一个民族最精致的语言,它应该像匕首一样锋利,像闪电一样耀眼。而要想写出这样的诗歌,诗人必须是自由的,这自由既包括思考的自由,还包括表达的自由。前一种自由需要足够的知识资源作为支撑,即便创造力旺盛的天才,也是站在前人的肩上来眺望星空,因此能无阻碍的获得想要的知识资源是创造的前提,而后一种自由更为关键,最优秀的诗人都有一种救世情结,他可能是唐吉坷德式的,遭别人嘲笑但内心率真而单纯,某个民族、某种文化、某种精神、某种理想都有可能成为他们殉道的图腾。
北岛《回答》:“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注入我心中”。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辉耀着圣徒的光辉,像是一场精神献祭-----我不下地狱谁入地狱。展示了一个精神殉道者的悲壮。一个天才活的不开心、活的精神绝望选择自杀,让我们有权利怀疑这个社会的肌体已扭曲、这个世界的精神已紊乱!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值此《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发表25周年之际,写此博文缅怀中国20世纪8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海子。
http://s9/mw690/001UyBI4gy6FFjOLPuM48&690
猴哥小圣拍言博客-
拍我所见,言我所拍,就事论事,娱人悦己,思想天空,生命有痕,往事如刀,人生百味,生活瞬间,世间百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