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 国 璋 印 象 http://s4/mw690/686b3290gx6CIFF6ARqc0&690
如果说现在还有传统意义上的文人,那滑国璋肯定算一个。
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人送了我一幅字,内容我忘了,但落款滑国璋这个名字我却记住了,当时并不知这位爷是何方神仙,记住这个名字,是因为滑这个少见的姓,及与民国时期的副总统冯国璋相同的名字。http://s16/mw690/686b3290gde635db9890f&690
十年后,我在呼和浩特一家发行量很大的报纸上看到了《七九河开》这部长篇传记小说,作者就是滑国璋。会写小说的书法家?我不懂书法,写字能把楚中天写成林蛋大,画画最擅长借助瓶盖画满月,因此对书法家了解不多,喜欢书画纯属附庸风雅。http://s10/small/686b3290gde92fc7ab723&690但断断续续看了这部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字字浸透着作者心血和泪滴的自传体小说,让我对这位从未谋面的会书画的文学家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在一次笔会上,方知那位衣衫不整、行动拘束、目光迟缓、表情谦卑,正为索字者认认真真写字的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滑国璋先生,一时让我无法将这位形象有点似鲁迅笔下孔乙己的人,与在其所书、所画、所写的作品中表现出的气势磅礴、才华横溢、细腻婉约、飘逸洒脱的作者统一起来。这就是集书法、绘画、诗词、文章大成者的滑国璋?还算伶牙俐齿的我见到滑国璋先生的一刹那竟一时语塞。
后来我们同在一个文化艺术研究会厮混,让我有机会走近他认识他。http://s4/mw690/686b3290gde633ea9e873&690
没有想到缘此后我能成为这位大儒续空楼(滑宅)的常客。我属缺少城府、喜怒于形、智勇双缺、德才兼亏之人,高兴-神采飞扬、快意恩仇;不悦-小肚鸡肠、恶言相向。而滑兄是虚怀若谷、大智若愚;波澜不惊、讷言缄语的奇才高人。而就是这样性格情趣、学识年龄不搭的两个人竟然一见如故,这让我想起在传统建筑中的卯榫就是通过互补完成最牢固的结合,物理学中也有一个现象叫耦合。
一个人在某一学科或领域里有所建树,称其为专家当属实至名归。专家,已为人所敬羡。当一个人在诸多学科都有所获和成就时,人们往往就把学者和大家的头衔加在其身上了。按照这个标准和定义,滑国璋是名副其实的学者、大家。
实际滑国璋先生的才华不是一天迸发出来的,早在1960年中学期间与刘大为(现任中国美协主席)、潘志成(山水画家)师事于兰尚濂老师学习美术。1967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中文系。1973年在包头教育局工作期间与刘大为(时在包头日报任美术编辑)合作彩色连环画《小骑手》,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印行55万册,后由国家外文出版社译为英德日等文版国际发行。曾与画家刘怀山(原名刘棣)举办过二人书画联展。1981年调内蒙古党委《实践》杂志社任文字编辑,1987年评聘为副编审。1989年被内蒙古文史研究馆聘为馆员,1993年8月称病退休。http://s5/mw690/686b3290gde633ee4d4f4&690
滑国璋喜欢书画、诗词、散文。书法以行草见长,曾为昭君墓题写碑文,为席力图召牌坊题写匾额,为多种图书、报刊题写书名、刊头,为机关会议室宾馆饭店制作书画,为书画家个人专辑作序作评,出版有评论文集《身边的美学》。但他低调淡泊不事张扬,直到他的《七九河开》滑国璋才引起人们的关注。一部《七九河开》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此书众望所归的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该书被列入内蒙古2007年畅销书排行榜。大家,往往都不是专家而是杂家,即所谓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通才硕学,通儒达识。而滑国璋就是这类大家、学者。
滑先生貌似木讷寡语,实则思维敏捷安然知止,和朋友交流中常常语出惊人诙谐机智一语中的。一次问我为什么没去参加某一次聚会?
“不知道,人家没叫我呀?”
他十分开心:“好,说得实在,有一次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和当官的同学来往,我说我不愿意和当官的来往,实则是人家不和我来往。当官的和我来往,我不可能不和人家来往,不是你不愿意参加,而是人家没叫你”。
一位女士说话口无遮拦,滑先生我们俩调侃她不要炫耀,她说,我不虚伪,我心里咋想就咋做,从不背人。滑兄:偷情也可以不背人吗?
滑国璋宽厚从容,淡定达观,感觉不到他特别反感谁也感觉不到他特别喜欢谁,不亢不卑宠辱不惊。他受聘于各类学会,担任诸如理事顾问等劳什子职务,但他很少出头露面招摇过市,即使勉强参加一些文化聚会、艺术沙龙也是躲在某一隅,只有指间的香烟忽明忽暗显示着他的存在,也很少看到他像一些愤世嫉俗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学者指点江山解析人生,也从未感觉到他对生存的现状和世间的无奈发出什么感慨和诟病。宽容就是肚量,谦卑就是份量,两者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质量!滑国璋是一个有质量的文人!
学而优则仕,滑先生没有走上当官之路,肯定不是才学不够。假如滑国璋走上仕途,官员队伍里是否多了一个优秀的官员不得而知,但内蒙古文化界肯定失去了一位博学多才、有趣、有故事、有魅力的文化大儒。
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未必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官员,当然也未必一定要成为官员。
连乌纱帽都保不住的官员是失败的,无论他多么清廉博学。http://s8/mw690/686b3290gde634213b827&690颜如玉、黄金屋,靠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是得不到的,需要艰难的蜕变和华丽转身的,否则一代诗圣杜甫就不会落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命运。官员的诱惑和实惠远远强过文学家的头衔,仕不成,退而求其次做学问、搞艺术。但做官,不但有文人无法比拟的实惠和风光,还可以让自己的学问衍生出意想不到的附加值,头衔可以成为学者名气的筹码和放大学问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和心照不宣的,因此也就有了名人书画和书画名人之说。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五斗米的份量不足以让有的人折腰,在五百斗米、五千斗米面前他未必能挺直腰杆,因为任何人的腰杆的承受力都是有极限的。
感谢仕途的凶险,给了李白、苏轼这样求仕不成,最后成为流芳百世的文学巨匠的机会。也成就了滑国璋这样卓尔不群、成绩斐然的学者。无论是做官还是从文,都是需要智慧、天赋和机遇的。但官员这顶乌纱肯定是学者展翅的负重。有多少人因为走上仕途失去了自身潜在天赋的发掘和展现的机会不得而知,但学者当官不成功的例子却不鲜见。
追逐功名仕途的文人是文人堕落的开始,崇尚文人风骨的官员是官员末日的到来。
不是我不想当官而是人家没让我当官,不是我不喜欢美女,是我笼络不住美女,不是我视金钱如粪土,是金钱视我如粪土,我相信不会矫饰的滑国璋先生会这样回答类似提问的。
一个奸佞巧伪、胸无点墨之徒能够春风得意,是那个社会的悲哀;一个敦厚笃信、鸿儒硕学的才子的落魄无奈,是整个民族的不幸。
《七九河开》是悲剧,但我们希望他的主人公是大团圆式的喜剧,否则对滑国璋这样文江学海、真诚痴情的大家就是不公平的,同时我们也有权利怀疑这个时代的质感和厚重!
猴哥小圣拍言博客-
拍我所见,言我所拍,就事论事,娱人悦己,思想天空,生命有痕,往事如刀,人生百味,生活瞬间,世间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