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八十七、《阿丽塔:战斗天使》:从杀戮天使降格为战斗天使不只是影片评级的下调

标签:
铳梦加里阿丽塔诺瓦依德 |
评分:7.0 / 10分,3.5/ 5分
与其说是改编自铳梦漫画第一部,不如说是改编自铳梦的OVA动画版。从整体的剧情,人物设定与人际关系,角色出场情况来看,都与OVA类似,尤其是保留了OVA原创角色绮莲及其相关剧情。严格来说,OVA动画本身就已经对漫画做出了大刀阔斧的改编,矛盾冲突更加电影化、浅显化和二元化,适合作为影视作品输出。反观漫画,价值观就不那么普世与二元对立,反倒有大量复杂和灰色的内容。按以往好莱坞对东方作品的改编来看,去东方化和普世化以及价值观单一化是其核心手段,只有这样子才能拍出符合好莱坞语境的作品,至少不会在社会政治上犯错。
当然,虽然大刀阔斧的改编,但影片就如同攻壳机动队和古墓丽影的改编电影一样,保留了不少原作中经典故事桥段与场景以及重要配角(加修冈和可由米你发现了么),算是一种致敬,或者说对原作粉丝的照顾。然而由于整体基调,背景设定,核心主题,价值观,以及上下文语境都存在改编,当把原生剧情放进去,就会显得特别奇怪,尤其是逻辑上,仿佛存在两套逻辑,彼此不搭。对于没有看过原作的观众可能会觉得有些地方逻辑讲不通,或者角色的行为突兀脱节,看过的则因为知道人物本来的动机,会自行去脑补、修正电影的改编,反而更觉得电影逻辑诡异。
当然,电影只有两个小时,却放入了漫画前半部分不少的故事:阿丽塔的起源,发现自己身手惊人并第一次担当赏金猎人,和第一个boss格鲁依什卡的恩怨,和扎潘的恩怨,重生后第一场爱情,以及机动铁球。如此多情节本身可以看成是单元式的故事,却必须融合贯通,无怪乎会参考OVA动画的改编方式。而且本片对背景设定的处理,特别像之前的魔兽电影,重构了世界背景,只保留了最核心的元素,重要的矛盾冲突全都简单化处理。
原作中,格鲁依什卡,扎潘,雨果都有丰富的背景刻画与动机解释,反派并非单纯的邪恶体,却有着悲剧的过往与让人怜悯的苦痛。可以说,铳梦漫画洗白反派的能力极强,频率也很高,几乎每一个作为主要反派出场的人都不同程度被洗白。尤其是电影中最后才露面的诺瓦,电影做出了最大的改编,完全修改了这个角色与撒冷的关系,重置了人物设定,从而丧失了这个角色原有的特色与个性。当然毕竟漫画一开始也把诺瓦树成敌人,保不准电影第二部也给诺瓦洗白白呢。
电影在技术上无可挑剔,大眼睛形象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了,之前的头号玩家已经演示了一次游戏式好漫画式的人物形象,这次改编日漫,不来点大眼睛萌妹怎么行。然而笔者却觉得阿丽塔的创作着实搞错了方向,她最典型的特征不是大眼睛,而是章鱼嘴。官方吐槽的章鱼嘴怎么能没有呢,这是阿丽塔最性感,最持久被吐槽的标志,也是原作中不小的乐趣。
另一点,原作对大脑有着丧心病狂的恶趣味般的嗜好,电影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把这点去掉了,考虑到这个导演是和痞子昆丁齐名的血腥暴力恶趣味狂徒,真无法理解这电影竟不是R级,限制级才是最能呈现出原作视觉风格的评级啊。
幸运的是,原作对中国武术的崇拜在电影中有所保留。或许所有看过的人都对阿丽塔对着镜子打出的一套类似于咏春的拳法记忆犹新。其实漫画中的火星机甲术的设计就参考了中国武术和其他东亚武术。并且在漫画的第二部last order中出现了更多中国功夫,甚至漫画中最屌的一些格斗家都擅长中国武术。因此电影保留这一点,其实是出自对漫画的尊重。
阿丽塔诞生在日本科幻漫画的黄金年代,虽说不是最佳、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但其中的科幻概念和哲学概念在当时来看还是很超前的。尤其是漫画对核心命题:何为人、如何界定自我的探讨,不断抛出结论,又不断推翻结论,随着女主的认知变化,漫画核心命题也在慢慢演变和加深。但这些话题搁在当下,就有点老套和过时,过去几十年的科幻作品已经大量涉及类似话题。因此这部改编电影放弃原作的核心命题或许出于这个原因,但也是好莱坞单一化、简单化价值观的体现。日本毕竟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了大量的东方思想和本土思想,这对于好莱坞来说可能很难理解,去掉这些内容是好莱坞改编日漫永远的第一步。
想起有朋友吐槽说,电影主创当初创作剧本时候看的漫画可能是只有画面没有文字的版本,觉得画面特牛逼就打算拍成电影,所以才会出现这种和原作价值观与核心命题完全不同的作品(只剩下了找回自己的记忆,是不是有点杰森伯恩的味道,但记忆决定我是谁这一点倒挺符合漫画中一个阶段的结论)。但就如卡梅隆自己说的,本片不是拍给漫画粉丝看的,所以只要普通影迷觉得OK,续集就有希望。笔者也挺想看到爱德华诺顿饰演的诺瓦到底能达到何种程度。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史歌吹壳子。关注微博:Mosquito史歌,公众号:shige_show)
(史歌出品,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史歌
2019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