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Mosquito史歌
Mosquito史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96
  • 关注人气:1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十七、CCAV10探索•发现:夺宝伟业——品《盟军夺宝队》

(2014-03-29 00:19:08)
标签:

乔治克鲁尼

马特达蒙

凯特布兰切特

比尔默瑞

杂谈

看完这部盟军敢死队,呸,盟军夺宝队,笔者下意识的去抓遥控器换台……

一直不理解为什么要取这么一个古怪的名字,古迹卫士多好,既贴近英文原意,又有些艺术文艺范。观影完毕,豁然开朗。如果没有这个名字公然打着夺宝题材的旗号拉客的话,恐怕估计没有多少人会去看吧。

笔者再次被坑爹的片名给蒙蔽了雪亮的双眼。看到乔治克鲁尼和马特萌萌的阵容,笔者曾以为这会是二战版十一罗汉。而设定在二战背景下的故事,再加上站在文明的高度,更像是印第安纳琼斯和国家宝藏的合体。

果不其然,改编自一个真实事件,电影还真的就仅仅是如实还原了历史真相,没有丝毫夸张杜撰,更没有冒险和魔幻元素的乱入。这,这,这不就是一部寻宝纪录片吗!甚至,这部影片的叙事还没有CCAV10走进科学和探索·发现节目来的玄秘和扣人心弦。这就是一部如同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一般的流水账电影。影片如同一盘散沙,丝毫没有高潮的踪迹。

其实影片想要表达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可以看出,导演克鲁尼在电影中放入了很多对于人类文明,战争创伤,艺术价值,人的生与死的思考,导演极度想要把电影往文艺电影靠拢。然而,夺宝本身,却恰恰是最受欢迎的商业题材。我们能从电影中看见导演的挣扎彷徨徘徊。显然,史蒂夫·史皮堡那种能够将艺术内涵同商业价值完美融合的大师的水平是很难达到的,而克鲁尼就犯了所有贪多求全的导演的共通的毛病。

电影的内容多得几乎找不见重点。你无论是着重表现对艺术和文明的反思拍成一部彻头彻尾的文艺片,还是表现战争的残酷拍成一部反战片,或者纯粹描写夺宝的惊险刺激与智计角逐弄成一部彻彻底底的商业大片,都不至于是现在这样的口碑。甚至是将影片中的幽默元素发扬光大,做成一部虎口脱险的翻版,不也更加吸引眼球吗。

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影片除了清晰反映了克鲁尼自己的政治立场,几无更多的表现。朋友情谊,战友牺牲,患难爱情;战争对于人民和文明的摧残,尤其是战争对下一代的影响;文化历史结晶的价值与人生追求,这些都是电影用了篇幅表现却由于没有重点,最终都被平淡的带过。比如两个夺宝队成员的牺牲, 甚至都没有用刻意煽情这种可耻的手法,就更别想让观众产生共鸣和悲戚。而电影对于夺宝本身的描写就更加趋于平淡,笔者甚至都没感到寻得珍宝的兴奋与喜悦,还不如电影中意外发现纳粹秘密黄金的那份惊讶。也许正如影片中克鲁尼说的,人们根本不关心那些艺术珍品,只有黄金与财宝,才是真正能够吸引注意的事物。

在电影整体格调之下,那些幽默桥段,就显得有些生硬和不入流了。

电影音乐则显得比较出彩。影片配乐是二战时期军乐风格,尤其是反复循环播放的那首配乐,和印第安纳琼斯电影经典配乐有几处相似的地方,初听时让笔者一震。而影片中的一首圣诞歌曲,配合着战地医院的忙碌和雪地军营的冷清,透着许多哀伤。

影片还有两个彩蛋需要大家去发现。第一个是元首两次以背影和远景出现在电影中。而第二个,则是片尾的一些历史照片,看得出来电影是按照照片去还原了历史场景。啊,那诸多艺术品的复制品有待各位艺术爱好者去发现。

笔者对于历史考古寻宝有着特殊的偏爱,在电影院看到这部电影,还真有一种在看探索·发现纪录片的错觉呢。

http://s3/mw690/001UyBqogy6HFFrfzPQf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