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四川的味觉崇拜

标签:
四川人杂酱面麻婆豆腐鱼香肉丝沸腾鱼 |
其实我本不是一个对人苛刻的人,但是在吃的问题上,我很难放低标准,而我的标准和饮食环境无关,与食材无关,与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都无关:只在乎那个味道。
我家楼下有个米粉店(早上吃米粉是南充人的习惯),我经常去那里吃米粉。这家店很破、很小,没有任何装修,墙粉都在掉,放在路边的桌子比屋里的还多,如果你以为这家米粉店的老板只是以最简单的养家糊口心态来做这个生计,那你就错了。我在那里吃米粉的时候,老板经常会过来询问,比如神秘地问我:“今天的味道是否有点特别?”我回味一会儿,提出自己的猜测,比如今天的米粉汤更鲜,气味有某种香气,或是花椒味有点不同,他会很认真的告诉我他今天对米粉的味道做了怎样新的改良,比如烧牛肉酱时,从以往的15颗八角,增加到了20颗之类的,如果我不着急,他还会和我探讨得更深入,如果我有好的建议,他会很认真地记下来。
也许你会觉得这简直是闲得蛋疼。但是这就是四川人,把事业当娱乐,把娱乐当事业。提高口感,是我们孜孜不懈的追求,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四川人,可以为了买到一个比附近的方锅盔更好吃的方锅盔,打个几十分钟的车去排队,可以挤爆一家破破烂烂但口味极好的火锅店,而使得装饰豪华的另一家门可罗雀。而这种味觉至上的基因被我完全继承,因此我并不排斥任何地方的任何饮食,不排斥任何豪华或低档的餐厅,或路边摊,不排斥任何价位的饮食(只要我能承担),但是如果不好吃,什么都白搭,罢筷子走人,如果很好吃,其他什么都不重要,立刻变粉丝。
我并不是专业的美食家,但是我是一个内在自我享受的美食感受者,在任何一个地方吃饭,我都会在心中默默打分,分数的高低决定了我是否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个味道,我是否会带朋友来吃,我是否会再来吃。而像我这样的吃货,在四川是非常典型的,虽然不能说所有四川人都如此在乎吃,但是至少90%以上的四川人都是这样极度好吃的。
每个地方的人,都有自己传统的风味食品的制作习俗,但是在大多数的地方,这些习俗已经只存在于农村或者闲来无事的老人身上。但是,在四川,即使是现在,即使在城市里,每到辣椒收获的季节,家家户户都会自己去采购大量的辣椒回来做豆瓣酱。从我能忆事起,每到这样的季节,妈妈都会去市场上背回一背篓的辣椒,倒在客厅里,然后我和她一起剪辣椒,从我能忆事起,每到12月份,妈妈就会去市场购买大量的猪肉,猪肠,排骨等回家制作香肠,腊味,然后你会看到家家户户阳台上都挂起了一串串的香肠。从我能忆事起,家里的咸萝卜,咸豇豆,咸大蒜,都是自家的坛子泡的。是呀,这些东西本都可以在超市里买到成品,可是四川人却还是坚持自己制作,因为四川人把吃当事业,很认真的事业。
我并不想给你刻画川菜,给你描述烧白、沸腾鱼、夫妻肺片、开水白菜、川北凉粉、砂锅鸡等等的种种美妙口感,因为这些并不重要,四川人对吃得追求是一种精神,只要这种精神存在,还会有更多的像麻婆豆腐、东坡肘子、鱼香肉丝等经典菜色的出现。当北方人在推举其各种面食的时候,当江浙人在夸口海鲜的时候,当广东人在为其甜品骄傲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在遥远的四川,人们在默默的引进他们的食品,并进行着卓越的改良。如果你吃过内江的杂酱面,你就知道,虽然陕西的杂酱面历史久远传统很强,但是如果你足够客观,你会清楚内江的杂酱面味道真的更香,如果你吃过四川省内的餐厅烹饪出的海鲜,你会明白,所谓海鲜清煮清蒸来吃更能保持其原汁原味只是他们找不到良好的烹饪方式的借口,如果你吃过四川省内的烤肉,你就知道花几倍的价钱去韩国餐厅吃的烤肉简直弱爆了。
花椒传入中国才两百年,四川就可以开辟一片麻味盛宴,你认为,在全国各地的食材都能轻易获得的今天,四川人会在制作食物上固步自封吗?
四川人登峰造极的味觉崇拜,不在于要像别人展示什么,因为四川人太在乎吃了,在乎到,除了自己享受,都没时间管别人知不知道,喜不喜欢了。因此对于骂川菜,或者发表你的川菜不入流论的,只能说,那么请爬开,别耽误我安排下一顿吃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