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铁线篆的书法和要领

(2017-11-11 17:13:16)
标签:

文化

分类: 书法、绘画

铁线篆的书法和要领

         

http://s10/mw690/001Uybr5zy7fIZukRnza9&690

 铁线篆为小篆书体之一,由秦代《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等玉筯书风中脱出。其书写方法与玉篆的书写方法基本相同,因笔画纤细如线刚劲如铁而得名,因此又称"玉箸篆"。此篆书用笔圆活,细硬似铁,划一首尾如线。后世称唐李阳冰书《谦卦碑》为铁线篆的代表作。

 书写要领

 经典篆书与其他书体的书写方法不同,在落笔之前,要对全文篆法有个安排,既要强调单字的结体到位,以至全篇的布局妥当,"精心"安排之外,不能忽略其书写过程中的意趣。前人有一种衬以粉本的写法,绝不可取,这样会湮灭用笔的自然生动,因你的注意力要分散一部分给粉本,这就削弱了书写激情和随机应变的机会,因而显得刻板生硬,虽然结构准确,但少了书法所要求的真趣。

 用笔圆活,细硬似铁,划一首尾如线。

 用纸选择

   铁线篆线条虽然纤细,然既名之曰"铁线",可见其对用笔的力度是有要求的,若力度不透纸背,怎能合乎刚劲如铁的要求?合理地使用生宣,笔法和墨法的变化才能显而易见,使墨能有机地融入纸中,线条益显凝练,运笔的趣味性也就应运而生。若选熟宣,墨是浮在纸面上的,线条也显得板滞无神,总有""的感觉,失去了笔情墨韵。

 笔墨要求

  写铁线篆书的笔锋不宜太短,笔锋短了,含墨量也就少了,会增多蘸墨的次数,直接影响通篇的控制。在行笔上,要能清晰看出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同玉法),根据字的结构,线条要有微妙的粗细变化,才会流动而婉约,产生一定的节奏感。笔宜用兼毫,固是锋挺而能杀纸,力透纸背。墨的使用则要适度,太稠则滞笔,致线条无生气,太稀则起笔易生墨结,在通篇线条的控制上,尤难停匀,用墨的最佳效果是能表现用笔的起、行、收。视觉上通篇线条粗细一致而不生意外,这样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心境调整

   书写(创作)一幅铁线篆书作品,对心境状态的要求相对很高,它不同于其他书体的创作。例如,行草书创作情绪外露,一蹴而就;隶书创作线条要在丰富多变的情况下统一;楷书创作中笔法既要协调,又要丰富激越,在通篇稳健的情况下产生肃穆的效果。铁线篆的线条变化较简单,要求视觉上粗细一致,(有微妙的粗细变化),这就给书写过程带来了相对大的阻力,甚至在书写进行时,没有了调整的余地,须全神贯注地使笔笔到位,字字精准,行行贯气,通体寓神,在这种近乎禅定的状态下,产生一种高度精确、雍容富丽的审美情趣。在如此背景之下就需要简淡平和、不激不励的心态,把创作激情委宛地融入这种平和之中,甚至不动生色。这种心态在创作前需要主动调整,关键是心情平稳的持续性,在书写过程中,要主动快速"感受"书写的快感,"创作"的愉悦。如此才会避免斤斤计较于点画而导致无情,这种"随意"是在"理智"的控制下产生,使之达到肃穆、庄重、精美、活泼、古艳、隽秀的艺术效果。

 

http://s10/mw690/001Uybr5zy7fIZY7Ok109&690
                                                                  注:内容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