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始作俑者自在买卖人好歹米贼张 |
分类: 狼煮三国 |
刘焉是三国割据的始作俑者
作者:天狼轩主
兴周八百载的是姜子牙,旺汉四百年是张子房。人们很喜欢这样的理论,即便这是后人的一种附会之说,他们更愿意相信历史上会有那样高大的人物,也许这就是英雄情结在作怪。但是历史发展进程中,不乏有撬动历史的人物,他们在即将发生的环节上推那么一下子,就如同在伤口上撒点盐面,疼不疼不取决于他,但是切实感觉到疼,则是他们的功劳。东汉末年的刘焉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刘焉是汉室宗亲,支系要比刘备要清楚的多,而且家里人也一直是官员,比卖草鞋的要高贵了很多很多。
刘焉年轻轻的就的州郡作官,当过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
这些都只是给他提供了一个机会,一个提出错误理论来破坏统治秩序的机会,一个让自己有机会当皇帝的机会。
他只是四百年大汉土崩瓦解的催化剂,在东汉末年乱七八糟的时候,堂而皇之的给上致命的一剑。
那一年,刘焉听到一条内幕消息。从来不负责夜观天象工作的侍中董扶,却看到了天空中的异象,在益州应该要出一个皇帝。这样的消息传出来,刘焉作为宗室,应该首先向皇帝汇报,这才是他应该做的。可是鬼迷心窍的刘焉,悄悄的打起了小算盘,汉灵帝昏庸无能,只是一个做买卖的料,与其让他灭了益州的天子之气,还不如自己去益州努力一下下,争取做个皇帝。皇帝轮流做,也许就该到他刘焉家的祖坟冒青烟了呢。
抱着这样伟大的想法,刘焉有点欣喜若狂了,也为自己的光明未来开始了一步步的谋划。
想当皇帝就得去益州,去益州还得名正言顺,还得让自己有发展空间,还得天下能够乱起来。这样几个条件累加起来,这皇帝梦也不是那么好做的。但是聪明绝项的刘焉却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契合点,把能想到的漏洞一一想清楚,就去找皇帝做思想汇报去了。
第一个借口。黄巾起义已经让大汉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了,王室的控制力必须加强加强再加强。
第二个借口。现在的刺史、太守,水平都太差了,除了贪污就是贪污,如此下去,那可怎么得了。
第三个借口。选择有清名的重臣(比如刘焉)去代替皇帝牧守地方,军政大权一把抓。
这样的借口举了一筐又一筐,昏庸无能的汉灵帝也分不清哪对哪不对,身边的宦官们更不喜欢那些天下大事,随随便便也就准了他的折子,而且这又是封侯,又是封官的,都是要缴钱的,只要有钱,西园里的银子就多了,汉灵帝是个十足的买卖人,只要有人肯出价,他什么都敢卖的。
经过一番努力,刘焉终于如愿以偿了。屁颠屁颠的跑去益州上任,开始了一场伟大的皇帝梦。
刘焉到了益州,先是利用贾龙打败了选择的黄巾军马相,成功控制了益州的大部分土地,成为了益州名义上和实际上的主子。
刘焉的眼光很长远,知道要想守住四川,必须要控制汉中,因为当年高祖刘邦就是占有蜀地、汉中,最后争得了天下的。所以当他经过一番努力,益州内部已经显现出繁华景象,形势一片大好之际,他就盯上了汉中。但是利用米贼张鲁去攻打汉中,却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失误。
刘焉在汉中攻略应该说是成功的,但是却是赔了女人又折兵的。因为他给张鲁经营汉中的机会,不是因为他有多忠诚,而是因为一个漂亮的女人。
史书上说,张鲁的母亲很漂亮,像一个少女,可以随意出入刘焉的府邸。看来这张鲁的母亲应该是利用了刘焉老眼昏花、好色心重的弱点,成功的给张鲁换来了督义司马的官职。
让别驾司马张修带兵去了汉中,结果张修一去不复返了。张鲁在汉中胜利后,杀死了张修,在汉中当起了自在王。刘焉的汉中攻略彻底失败了。
没有了汉中的益州,只能是困守一方,结果益州的天子气等来的却是刘备。而刘备真的是在拿下汉中之后才称帝的,由此可见,汉中是多么多么的重要。
努力经营了十几年,刘焉、刘璋父子给刘备攒下了一份家业,也算是没有白辛苦,好歹是成全了汉室宗亲。
刘焉的皇帝梦,破碎的连一片光影都没有留下。但是他却给了更多的人以称帝的理由,因为正是他提出的牧伯制度,让封建割据有了一个法律上的出口。
也许刘焉不是什么人物,也许东汉末年的封建割据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但是他却是那个开启这个封建的人,或者叫他“始作俑者”也不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