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是什么最重要刘琦而路江夏亲属文化 |
分类: 狼煮三国 |
刘琦只是刘备取荆州的棋子
作者:天狼轩主
三国时代的荆州,就像是一块养得很肥的肥肉,谁都想咬上一口。这块肉之所以肥得流油,一方面是中原战乱不断,而荆州却相对安定,另一方面是刘表没有什么大的志向,保境安民倒是做的不错。
说到对这块肥肉垂涎欲滴的人,首先其冲的就是刘备集团和孙权集团。刘备集团的诸葛亮提出的战略构想,名字叫《隆中对》,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让刘备夺取荆州和益州,待天下有变之时,荆州和益州两路大军兵锋直指长安和洛阳;孙权集团的鲁肃也提出了发展规划,关键点也是夺取荆州,控制整个长江流域,然后图谋整个天下。另外曹操也没闲着,一直在用中央政府的名义拉拢、分化荆襄士族,以达到统一天下的宏图大业。
为了能吞下荆州这块肥肉,各个集团也是极尽所能。江东孙权一直没有停止以报仇为名义的进攻,江夏的黄祖一直承受着孙权集团的仇恨。在赤壁之战后对荆州能蚕食的地方从不客气,先是借汉中之战与刘备平分了荆州,最后品蒙又借襄樊之战夺取了整个荆州,完成了吞下荆州这块肥肉的任务,称帝并与曹魏对峙了长达60年之久。
说到荆州的瓜分问题,不得不提到刘琦。刘琦是荆州牧刘表的长子,原本是可以继承荆州这份家业的,但是刘表为了能在荆州站住脚娶了二房,而那个二房蔡氏不喜欢刘琦,却喜欢刘琦的弟弟刘琮,导致刘琦失去了荆州的继承权。
这里面有一个著名的典故。刘琦对自己的境遇非常担忧,生怕哪天遭遇不测,但是又找不到解决办法。一方面他不可能也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愿,另一方面还要时刻提防蔡氏的暗算,所以刘琦在襄阳活得特别累,寝食难安也只能说明表面的东西,往深了说,刘琦就是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刘琦此时想到了诸葛亮,用了一个绝招,逼着足智多谋的孔明先生给出了个妙计。刘琦把诸葛亮带到二楼的书房,然后让下人撤了梯子,形成了一个只有两个人的密室,完成了一次救命的谈话。诸葛亮告诉刘琦“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提示他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离开荆州治所。当然,刘琦后来出去当了江夏太守,拥兵自重,倒是真的保全了自己。
刘琦所担心、惧怕的蔡氏一族,正是诸葛亮的妻舅蔡瑁一家,刘琦怎么会想到去求敌人的亲属呢?如果刘琦不傻的话,那就说明刘备集团与蔡氏一族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且已经非常明朗。只有这样的原因,刘琦才有可能去与诸葛亮对话,因为这样的对话,不单单是在找一个解脱的办法,而是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或者说在那个密室里所谈论的,根本不是什么“申生重耳”,而是刘琦与刘备之间结盟的问题,谈的是如何对抗蔡氏一族的问题。
如此一来,刘琦处心积虑的谋求外任,以至于拥兵自重,才有实际意义。试想,荆州的北大门由刘备控制,东大门由刘琦控制,蔡氏想要动武的话,胜算不大。而刘琦就可以掌握斗争的主动权,可以借助刘备的力量完成逼宫,实现自己的继承大业。
诸葛亮为什么要为刘琦设此奇谋呢?难道他就没有自己的考量吗?
刘备集团终究只是刘表的客将,因为受到猜忌,很难有大的发展。向北扩张面对的是强敌曹操,就那点家底,打起仗来,不是捉襟就是见肘,所以只能是给刘表当个看门狗而已。向西扩张进入益州的话,面对崇山峻岭,骑兵施展不开,水军又是逆流而上,唯有步战一途,拼的是消耗,刘备又没有那么大的财力可以消耗。向东就更不用想了,连优势都没有,更别提还要借路江夏才能进军江东了。
刘备在荆州的发展思路很简单,就是等待荆州内乱,借机扩张。当然了,历史上荆州确实乱了,但是想趁乱发财的,个个都比刘备强大,才导致刘备处于弱势地位,甚至见了周瑜都要客气三分。但是这并不能阻碍刘备在荆州布局,结交刘琦,建立联盟也是刘备的需要。事实上那次密室谈话,是双方的一拍即合,至于当时双方谈了哪些条件,恐怕只有在场的人心知肚明了。
刘琦取得江夏太守之位以后,两家的联盟还是比较稳固的,但是当刘表突然去世,这个联盟却要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这个时候,刘备会相信刘琦吗?不是不会,是根本没有把相信刘琦,因为多年的经验告诉刘备,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靠的。所以当刘备得知刘表去世、刘琮投降的消息之后,作出的第一个决策不是如何撤退,而是安排关羽快马加鞭赶到江夏,第一时间拿下刘琦的兵权,进而保证自己有路可退。
赤壁之战中的孙刘联军取得了胜利,但是之所以孙权会与刘备联合,不是因为刘皇叔的名声有多么的诱人,而是江陵的战略位置加上关羽手中控制的刘琦的一万水军。如果这支水军掌握在刘琦手里的话,孙刘联军的“刘”就是刘琦而不是刘备了。
再说说赤壁之战以后的事吧。对于胜利的果实,无非就是刘表丢下的荆州,如何瓜分是个伤脑筋的问题。当然了孙权已经占领的地方,是不可能让给刘备的,同样的道理,刘备拿下的地盘也不会让给孙权。如果以实际占有为准的话,恐怕又会是一场大战。刚刚经历一场大战之后,双方都没有这个精力和实力去拼,更何况还有曹操在那虎视眈眈呢。这时候,刘备占了一个道义上的优势,因为刘表虽死,刘琦尚在。
刘备厚着脸皮的把一直没露脸的刘琦给摆到了台前,荆州刺史的职位就由这个傀儡暂时掌管了。孙权此时是吃了一个哑巴亏,撕破脸就是给曹操机会,眼看着刘备拿走荆州又不太甘心情愿,所以“借荆州”的事应该就是这时候双方签订的一个协议。刘备的厚脸皮也为以后的荆州问题埋下了太多的祸患,当然他要是脸皮不够厚的话,也就只能是孙权的附庸了。
此时的刘琦,只是一个牌位,给了刘备一个占据、稳固荆州的借口而已,当然刘备也确实打着刘琦的旗号把南方四郡纳入了有效管辖,大大的增强了自己的实力,成为一个真正的诸候。但是当一切都已成了定局,刘琦这个傀儡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至于他是真的病得要死,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莫名其妙的死去,都已经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