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煮三国》之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是一门艺术
作者:天狼轩主
三国的曹操无疑是成功的,但是他从一方诸侯而成为中原霸主,最让人称道的就是西迎天子都于许昌,进而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越地位。但话说回来了,这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也是一门艺术,也不是谁都能干得了的。话说东汉末年,群雄争霸,不知道有多少人有机会挟天子而没有成事,不知道有多少人与挟天子失之交臂呢。
第一个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应该是董卓。他从西凉而来,用几千人马连哄带蒙的就镇住了皇帝身边的大臣们,从太尉到相父,位极人臣,也是为所欲为了,只可惜没有好好把握,让王允和吕布钻了空子,最终身死族灭还招人笑话。如果他要是真的利用好这次机会,说不定三国历史就要改写呢。
第二个就应该是王允了。位居三公的王允也算是三国时期一个人物了,可是在何进诛宦官的时候,没看到他老人家有什么作为。可是就在董卓入主汉庭的时候,他老人家出场了,而且还是隆重的把董卓从高位上搬倒了。董卓一倒,他就把持朝政,如果能够做个贤能的管理人员的话,或者有个像样的参谋的话,他也许能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活干好,可惜了,身边多是昏庸无能之辈,或者王允本人除了玩阴谋之外对治国则一窍不通,而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历史证明了的吕布,绝对是个有勇无谋、贪得无厌、忘恩负义的小人。就这样一个条件,王允想要有所作为也不可能,最后在西凉兵攻进皇城的时候,就来了舍身取义,浪费掉了一次光宗耀祖的机会。
第三个应该是那一群西凉人士了。他们在杀了王允,赶走吕布之后,皇帝牺牲了血本的加封他们,也就相当于把整个大好江山交给他们了。可惜啊,“龙多不治水”,他们几个除了享乐就是窝里反,也没有个核心人物,最后不是你抢了一帮公卿,就是我劫了天子的,最后的结果是让杨奉和董承把皇上给送回洛阳了,他们几个你打我,我打你的,最后都是白辛苦,毛也没捞着,现成的机会就这样从他们手上溜走了。
第四个应该还是一群,不过这群人中杨奉挑不起大梁,董承也没有人支持他,来了一帮土匪吧,也个个都是酒囊饭袋,把自己那一帮子喽罗,封这个官封那个官的,最后印都没得做,找个锥子刻一下就能用了,最后也是树倒猢狲散,机会没用好不说,还把个皇上给饿得有上顿没下顿的,就这样哪有机会成为霸主啊!
第五个是个有头脑可是有点迂腐的张杨。这家伙看皇上饿得不行了,就大义凛然的给皇帝送去了粮食,封了他一个大司马的官就乐得屁颠打道回府了。其实也有人劝他把皇帝弄走或者干脆呆在皇帝身边,可他觉得自己做的是臣子的本分,作为一方诸侯应该回去好好
替皇上干活,你看这想法够笨的了吧。
第六个应该是袁绍那呆鸟。就在张杨勤王的时候,袁绍手下的沮授也发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好时机,他是这么说的“沮授说绍曰: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官邺都,挟天子而今诸侯,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看看人家沮授的眼光,是多么的有远见,可这袁绍偏偏没听进去,心里还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琢磨着四州之地,带甲十万,自己是不是也可以称王称霸了,哪还有心思找个皇上供着啊,或者这老小子还做着春秋大梦,梦想着自己能一统天下,成为开国皇帝呢。就这么好的机会,没把握住不说,看到人家曹操抢了先,就生了气,史书上说他“耻在曹操之右”。你有什么可气的吗,是你自己不要的,还不让人家要,这是什么心态吗,典型的脑残逻辑!
没有第七个了,因为曹操把皇帝接到许昌之后,就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像诅授说的那样,开始“以讨不庭”,最后平袁绍、诛袁术、定黄河,鞭指荆州,成了中原的霸主。而且现在人们一提起他的时候,谁也不会否认他就是那个“东临碣石有遗篇”的魏武帝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