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晨练,看到花丛中,葡萄架边,树叶上,到处是或飞舞或停歇的蜻蜓,便动了童心。我奔跑着,跳跃着,一如儿时追逐着。思绪也一下子回到了过去。
小的时候,一到夏天,小孩子们就都天天抓蝴蝶、抓蜻蜓玩。先是找来一根高粱秆,把叶子褪净,光溜溜的。然后用小刀把最上面那一节纵向剖开,轻轻的掰向两边形成一个“丫”状,再找一个小木棍把开口的地方支住,一个最原始的抓蜻蜓的工具就做成了。我们拿着这个土工具先是到处找蜘蛛网,发现一个破坏一个,把蜘蛛网缠到“丫”形的开口处,一般情况下,三五个蜘蛛网就可以了。
小伙伴们拿着自制的“粘网”四处去寻找蜻蜓与蝴蝶的踪影。把抓到的蜻蜓小心翼翼的从网上拿下来,从兜里掏出妈妈拆棉衣服或者拆被时不要了的线头(用线轴上的线绑蜻蜓是要挨骂的,因为家里真的很穷),麻利得挽个扣套到蜻蜓的尾部,轻轻的一勒,最后攥住线的另一头,就算把一个蜻蜓抓到手了。那时候,也没什么游戏机,更没有电脑,我们的夏天都是这样过去的,不过也很快乐。
看着广场上飞舞的蜻蜓,我就想着给女儿也抓一个回去玩。因为没有工具,只能去找那些落在树枝、树叶、草尖上的蜻蜓了。看到一个蜻蜓落在了葡萄叶上,我蹑手蹑脚的凑了过去。接近目标了,我屏住了呼吸,一只右手轻轻的伸了出去,放在离蜻蜓不到20厘米的地方,使劲一抄,没伤及叶子分毫,就把蜻蜓抓到手里。
我慢慢的张开手掌,左手轻轻的捏住蜻蜓的翅膀,吁了一口气。带着满心的喜悦,幻想着女儿看到蜻蜓时高兴的样子,我急匆匆的往家赶。一进门,我就喊着,“我大姑娘呢,快来看看爸爸给你带回来什么了!”
让我不解的场面出现了,女儿看着我手里的蜻蜓,没有一丝笑容。“爸爸,你不知道蜻蜓能吃蚊子吗?你不知道蜻蜓是益虫吗?你想让蚊子咬死我吗?你怎么没有一点爱心啊!”让女儿一通数落,我无言以对。我真的知道蜻蜓能吃蚊子,我真的知道蜻蜓是益虫,我真的没想让蚊子咬死我的女儿,我原来一直以为我是有爱心的(看到街头要饭的,我都会掏出点零钱给他们的,这应该是有爱心的表现吧。)。可我从小到大就一直没想过蜻蜓的问题,我也只是想让我的女儿重温我儿时的快乐,可我现在真的不敢对她说出我真实的想法了,怕是那样,会招来更大的批判。
在女儿的注视之下,我把那只费了好大力气抓来的蜻蜓,放回了它的大自然。换回的并不是女儿的谅解,而是一天的白眼;换回的不是自我心灵的救赎,而是深深的思索;换回的不是对昨日的否定,而是对未来的纠结。
一个小小的蜻蜓,不知道带给我们父女的是什么样的结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