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殿看玉兰

标签:
金殿玉兰花铜殿文物 |
分类: 走遍云南 |
金殿看玉兰
昆明金殿名胜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穿金路771号。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云南巡抚陈用宾在鸣凤山创建吕仙祠、太和宫、三元官3组道观建筑群,占地面积1773亩。昆明金殿名胜区,拥有太和宫金殿、明清古建筑群等及茶花园、杜鹃园、木兰园、旅类园、水景园、蔷薇园、珍稀濒危植物园等12个植物专类园。
鸣凤山竖一座四墩三门石牌坊,正面坊额“鸣风胜境”,背面坊额“玉虚孔衢”。石坊东面,有明代陈用宾所立“唐高风正节吕真人洞路”石碑。过胜境坊,沿石阶登山到太和宫山门,240多米的松荫石级曲径上,建筑3座“天门”牌坊,“天门”均为四墩三门。一天门保持明代建筑风格,柱拾梁无斗拱;二天门和三天门斗拱装饰,雕梁画栋,巍峨轩昂。昆明金殿名胜区天门1998年,新开辟金殿西门,位于鸣凤山西麓,石阶蹬道逶连而上,连接二天门。西门系三重檐四墩三门琉璃牌坊。从西门上,只能看到二天门和三天门了。





金殿,又名铜瓦寺、太和宫,坐落在鸣风山巅,坐东向西,历史上是云南较为著名的道观。太和宫山门,是五间厅琉璃瓦屋面歇山门厅,红墙黄瓦,系1978年在原址重建。“太和宫”匾系清光绪甲午年(1894年)遗物。门外八字墙上,重拓明代书法家所书“鹦鹉春深”4个大字,笔锋圆润丰满,为书法珍品。


进山门,是斗拱飞檐的四墩三门牌坊——棂星门。棂星门悬挂—幅隶书对联:天台高百尺,东林竹舞,一半青山一半云;帝道满三千,上谷龙飞,无双玉宇无双地。

由雨道向东,上石台阶,即为明万历年间所筑紫禁城。城坐东向西,西门为正门。城西门外两侧,对称建有四方重檐琉瑞屋面的钟鼓楼,鼓楼前石砌花坛有明代茶花——狮子头—株,钟楼前花坛有白玉兰一株,两边各有一株古刺柏。紫禁城西门上,建有重檐歇山魁星楼,楼上有木雕魁星。






紫禁城砖城周长365尺,城内中部二层平台上,为铜铸北极真武殿。殿为重檐歌山,高6.7米,宽7.8米,深7.8米,16根立柱为宝装莲花础。铜殿四面斗拱装饰,屋面正脊通体雕云龙纹,两端饰以龙吻,中间装饰龙纹火焰宝珠。戗脊饰人、马、鱼等。殿四壁为36扇格子门组合。正门铸浮雕云龙、龙凤呈祥;左右璧和后壁门铸“寿”字几何图案。殿内铸有八角云龙浮雕藻井。殿正梁上,镌有“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楷体字1行。整个铜殿,包括神像、帏幔、匾联等,全部用铜铸造,据史学家方国瑜考证,铸铜殿用铜为250余吨,是中国最大最重的铜殿建筑。













铜殿平台前北面,竖有日月七星铜旗,系清同治年间增建。七星旗之旗杆、旗斗、旗子全为钢制。旗星三角形,上方有镂空日月,旗边呈狼牙状,—周镶二十八宿,中间镶有北斗七星。日月之间偻空刻“天下太平”4字,铜旗的飘带上,镂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