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南]龙门石窟(上)

(2024-11-07 10:02:50)
标签:

洛阳

河南

龙门石窟

分类: 中原大地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龙门桥是传说“鱼跃龙门”的发生地,雄伟秀丽,倒映在澄澈的伊水之中,晕染得山水共一色。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潜溪寺,又名斋祓堂,是龙门西山最北边的一个石窟寺。创建时代不详,唐人的诗文中未有记载。寺名最早出现于宋人的一些诗文中。 相传曾是唐朝宰相李藩的别墅,极盛于宋金之时,清代原建木结构窟檐。1990年改建为仿唐木结构样式,铺石板地面。今龙门西山石窟区的“潜溪寺”洞窟,高、宽各九米多,进深近七米,窟顶藻井为一朵浅刻大莲花。供奉的主佛是阿弥陀佛,南壁有大势至菩萨。北边有观音菩萨等石刻雕像。 然而这却是与宋潜溪寺毫不相干。清·路朝霖:“按今龙门山半,宾阳洞前之榜曰‘潜溪’,乃乾隆中庸妄子所题,非其原地也”。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宾阳”意为迎接初升的太阳。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的宣武帝为他的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它开工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用工达到了802366个,后因为发生宫廷政变以及主持人刘腾病故等原因,计划中的三所洞窟(宾阳中洞、南洞、北洞)仅完成了一所即宾阳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宾阳中洞造像完整,构图精美,纹饰多变,被誉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最具代表性的汉化典型洞窟。它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以及美术发展史上都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形象;构图繁富、优美精致的装饰纹样;飞舞奏乐、栩栩如生的飞天.....宾阳中洞是由无数能工巧匠共同建造与雕凿的浩大工程,为后人留下了无与伦比的艺术瑰宝。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宾阳北洞,始凿于北魏时期,唐朝初年(公元641-650)完成,主尊为阿弥陀佛,火焰纹背光繁杂而生动。宾阳北洞正壁主尊佛像呈现出特殊的“剪刀手”手势,这其实是一种极少见的佛教手印。结合双手的姿势来看,高举胸前,右手掌心向上,拇指、无名指与小指屈起,其他二指伸直,左手掌心向下,屈无名指及小指,伸直其他指,这是一种颇能传达强烈意志的手印。这尊佛像因拇指风化,而食指、中指间隙过大,颇似大家习惯摆出的剪刀手类似,故而被网友戏称为“剪刀手”佛。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南洞,北魏开凿,隋代完成(公元595-616)。宾阳洞主佛阿弥陀佛面部丰润,唇厚,衣纹自然,流畅。改洞造像上续北魏刚健雄伟,下开唐代生动活泼,属于过度时期的风格。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这个小洞窟门上有飞天造像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菊花石和梅花石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河南]龙门石窟(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