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山和眼镜猴
巧克力山是菲律宾薄荷岛中部,卡门附近一处自然奇景。由1268个圆锥形小山丘组成的巧克力山,高度介于
40到120公尺之间。每到夏季,“干草堆”都会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的巧克力排放在大地上,巧克力山这个名字由此而来。
巧克力山都由石灰岩组成,可没有一般石灰岩地区所常见的溶洞系统或地下通道。这些山丘像田野上的干草堆一般紧挨在一起。有些有圆顶,其他的呈锥形。它们上面覆盖着乱草,在雨季时色彩呈彩绿。在2—5月份的旱季里,炎热的太阳将这些草晒干,变成巧克力般的褐色。山丘的名字便是这样得来的。巧克力山的植被也具有奇异之处。山上都要长树长草。处在亚热带,热带临海地区的山,雨量充沛,山上的植物都疯着长。巧克力山周围其他形态的山无不如此,独独这种特大号的超级馒头,却是基本上只长草不长树,更称不上有林。
↓P1
爬上观景台才能看得更清楚
眼镜猴(学名:Philippine
tarsier),又称跗猴,属灵长目简鼻亚目跗猴型下目眼镜猴科,包括眼镜猴、西部眼镜猴和菲律宾眼镜猴3种。其是一种珍贵的小型猴类,是全世界已知的最小猴种。
它们的独特之处在于眼睛——在小小的脸庞上,长着两只圆溜溜的大眼睛,眼珠的直径可以超过1厘米。眼镜猴是热带和亚热带茂密森林中的树栖动物,喜欢生活在茂密的次生林和灌丛中,原始森林中也有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菲律宾等地,属于濒危动物。眼镜猴出现于距今6000万年以前,一直延续到现代。这是一支高度特化的灵长目动物,体长只有9~12厘米,体重为150克左右
眼镜猴喜欢生活在茂密的次生林和灌丛中,原始林中也有分布。白天睡觉,夜间活动,能在树枝间跳动,距离可达几米,但它们却从不下到地面上活动。其听觉敏锐,颈部几乎可旋转360°。主要捕食昆虫,也吃小型蜥蜴。[3]
捕捉食物时,行动极为迅速。眼镜猴产于苏门答腊、婆罗洲、西里伯斯和菲律宾,[3]
现分布于苏门答腊南部和菲律宾的萨马岛、莱特岛、迪纳加特岛、锡亚高岛、薄荷岛和棉兰老岛等岛屿。数量稀少,是濒危物种。
我们去的是一个研究所带公园性质的地方,那天天气不太好,而眼镜猴又喜欢躲在树叶下面。这次主要玩水,也没带单反,小卡一变焦基本看不成。所以记录而已。
↓P31
↓P40
↓P41
↓P42
↓P43
↓P44
↓P45
↓P46
↓P47
这个是朋友拍的,借用给大家看看清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