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十三坡(一)

标签:
昆明老地名十三坡 |
分类: 走遍云南 |
↓P1
↓P9
十三坡之二:先生坡。先生坡南起翠湖北路,北至文林街,长115米,北高南低,水泥预制块路面。清末,每逢乡试,各府州赴贡院应试的秀才多住在巷内驿馆内,故名先生坡。1982年将原坡头的树勋巷并入。

↓P10

↓P11 十三坡之三:小吉坡。小吉坡南起翠湖北路,北至文林街,长87米,北高南低,混凝土路面。原是一片荒坡,清代以后,官吏士绅纷纷在此建房,以佳言吉语取名小吉坡。这里多为砖木结构庭院式建筑

↓P12

↓P13

↓P14 另一种说法,贡院坡是现在云南大学正门口的大台阶,因旧时的贡院得名。本来明清时没有台阶,坡顶就是明远楼,现在的会泽院。建盖会泽院时修建了台阶,南段称龙门道,95级阶分三段,有三道龙门。坡底有腾蛟坊和起凤坊,是贡院大门。而今的云大校门,本是个张贴录取榜文的大照壁,1952年拆除。
↓P15十三坡之五:丁字坡。丁字坡东北起北门街,西南至青云街。清代是沿贡院东围墙通往北城门的小道,因与北门街相交是丁字形,故名。长120米,宽3.5米,后拓宽为混凝土路面,北面为云南大学围墙。丁字坡难倒了不少骑自行车的市民,是昆明人难以冲到顶的大坡。
↓P18十三坡之六:北仓坡。西起北门中街,长2380米,混凝土路面。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北段坡头建起粮仓,名小惠仓。清光绪五年(1879年)重修,因地近北城门,俗称北仓,坡名即以仓得名。北仓坡坡脚的北门书屋,为中式两层砖木结构屋子,1942年李公朴先生迁居于此,楼上两间为卧室和书房,楼下两间临街铺面开设书店,取名北门书屋。在昆明经销三联书店、华侨书店、上海图书杂志公司等出版的进步文化书刊。1946年李公朴闻一多相继被害后,书屋被迫关闭,今房屋基本保持原貌。

↓P19


↓P19

↓P20但从现场的情况看,房屋压根说不上基本保持原貌,而是成了危房一般。我小时候还经常在北门书屋买书呢。唉~~

↓P21 北仓坡靠北门街一侧

↓P22

↓P23

↓P24

↓P25 十三坡之七:学院坡。学院坡也就是现在的大兴坡,位于昆明圆通街与青云街交会处,长不过500米,坡度能吓退不少驾车新手。


↓P21 北仓坡靠北门街一侧

↓P22

↓P23

↓P24

↓P25 十三坡之七:学院坡。学院坡也就是现在的大兴坡,位于昆明圆通街与青云街交会处,长不过500米,坡度能吓退不少驾车新手。

↓P26
这个拍片时路过的 朱德故居,但问了保安和附近居民,说压根不见开放。虽然媒体上说了已经修复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