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棉的微笑--序
![[柬埔寨]高棉的微笑--序 [柬埔寨]高棉的微笑--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视觉与心灵的冲击
——感受吴哥
最早有去吴哥的冲动,是看了2004年第4期的《中国国家地理》,封面上“高棉的微笑”深深打动了我。突然间,觉得心都飞到了吴哥。很快去办了护照,想在那年的五一出行,但未能如愿。
真正踏上那块土地,是在一年多以后了,三天的时间,我游历在吴哥,感觉那么的亲切,仿佛我已幻化为几百年前繁华吴哥城中的一员。回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不时会在梦中再次回到吴哥,见到微笑的四面佛和五个莲花蓓蕾形状的佛塔。从没有一个地方让我如此挂念,于是我知道,我会再回吴哥。
又是两年,当我再次走出暹粒机场时,不禁感叹,两年的时间,真的可以改变很多。原来只悬挂了电扇的出境大厅,完全变了模样,而从机场进市区的一路上,多了许多建成和在建的酒店,街上各种肤色的游客也明显多了。
只是,四面佛仍和两年前一样,静静迎接我的到来......
从资料上可以知道,吴哥古迹位于柬埔寨暹粒省境内洞里萨湖北面,距暹粒市5公里,分布在45平方公里的莽莽丛林中。吴哥古迹约建于公元800年,完成于1200年,前后四百多年之久。吴哥遗迹群主要包括吴哥城与吴哥窟等各式建筑物约600座,其中重要遗迹有62处。
巴戎寺处在吴哥城的中心,‘高棉的微笑’就在巴戎寺。从资料上可以知道,巴戎寺是吴哥古寺群中神秘的寺庙,四面佛的笑容很具争议。54座四面佛塔有216张微笑的面孔,每块脸面有4米高。据说,每座四面佛分别代表高棉王国的一个省份。这些笑容分别意味着什么?谁设计了这些笑容?这些都是迷。
可能是最早看到的那张“高棉的微笑”图片的关系,巴戎寺是我在吴哥最喜欢的一个地方。潮湿的气候,让墙壁上长满了青苔,你很难想象,千年前它的繁华;四周,有很多仙女的雕塑,恍惚间让你不知身在何处;夕阳下,一对恋人在巴戎寺前依偎,却又让人看了心里生出一股甜蜜的感觉。
在吴哥古迹,另一个我喜欢的地方是圣剑寺(Preah
Khan)。资料上说,圣剑寺的建造时期是12世纪中后期,是国王查耶跋摩七世为供奉其父亲而建造的。圣剑寺是属于吴哥式的轴对称建筑,有塔形的附属建筑物及抱式走廊。圣剑寺的面积非常大,长方形围墙长为800米,宽700米,有四条路径可以到达寺庙入口,入口被一些拿着大蛇的天神所装饰,与吴哥窟的入口相似。在圣剑寺内,有一座两层建筑物,它的圆形支柱显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地中海风格。
在圣剑寺的那些回廊里无目的地来回转,曾有短短的一会,迷失了方向。等再回到主路上时,突然觉得刚刚的那段时光,让我好像深陷了吴哥王朝的氛围中。再顺着回廊走,看阳光在外面不停变幻,从来不知道,建筑和光影能如此美妙地结合在一起。
吴哥之行是我到过的众多地方印象较深的,古寺庙曾经的辉煌和荒凉,厚重的历史与游客浮华的心态在这里交织,让人感慨良多。
一路走进吴哥,这座古城恢宏的建筑,精美的雕塑无处不在,带给游人视觉的享受,这是数百年前人类的杰作,让你啧啧称奇的同时又感慨人类的伟大。另一方面一些突然停工的建筑,又让你不禁要问:这些工程为什么停止呢?那些曾经创造这辉煌建筑的人哪去了?这美得令人目眩的艺术杰作为什么会淹没在丛林中呢?战争、疾病、还是宗教原因,让这些经过几代人努力付出了血汗甚至生命创造的杰作最终被他的主人舍弃?这些问题萦绕心头,但又只能等待考古或历史学家来探究了。
游历着美丽的吴哥,平时因工作和生活琐事而疲惫的心灵得到了暂时的宁静,一阵灵光闪过,终于明白,为什么就整体而言并不算富裕的中华大地上会兴起旅游热,无论你我他,经年累月的劳作,我们的心灵是会疲惫的,需要暂时的宁静来慰藉。这种空灵的感觉在我的许多次旅游中都有过,只是以前未能觉悟,或者是这宗教气氛浓重的吴哥建筑给了我启示,再多的财富再大的权力都有失去的时候,就像这吴哥曾经的辉煌与荒凉,平时被物欲或者是生存压力遮盖了的心性就在此时渐渐显露出来,对许多问题不敢说有了透彻的认识但至少是有了新的视角。也明白了为什么在科技比较发达的今天宗教并没有被人们舍弃,那种面对大自然奇观、神、上帝时心灵所产生的那种平和也罢震撼也罢,就是我们的心灵的食粮,也是我们喜欢旅游的源动力,旅游以其说是感官的享受,不如说是心灵的需求更准确一点,或者两者本不可分离。
让我们在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在满足我们感官需求的同时别忘了照看我们的心灵。
注:这篇文章写在吴哥回来不久。那时自己还没有涉足博客。吴哥行给了我太多的震撼,很多语言真的难以表达。元旦到春节期间,工作很是繁多,不可能再出去逛。突然想到还没有发到博客的吴哥行。刚好乘这段时间整理一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