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龙门石窟-疑是天外手凿出

标签:
洛阳龙门石窟杂谈 |
分类: 中原大地 |
龙门石窟,疑是天外手凿出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从而形成了南北长达 1公里、具有2300余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
进门的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石
在洛阳的几天,天气很热,但天空总是这样灰灰的颜色。不知道是我的运气差,还是洛阳的夏天就这样,让看惯了蓝天白云的我很不习惯。总感觉眼前有一层蒙蒙的薄纱。
郭沫若题写的龙门石窟匾额
每个洞窟的造像都很有特点,好像没有很相似的。
大到几人高,小到手指长,没一个造像都不马虎
这个飞天和敦煌的飞天不太一样
潜溪寺
看那飘飘衣带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奉先寺大型艺术群雕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雕刻高踞于我国石刻艺术的巅峰,成为我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也成为唐朝这一伟大时代的象征。
中间主佛为卢舍那,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前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祥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
东山这边石窟少很多,大型的更少。因此很多游客就不过来了。
不过这边也有一些造型奇特的
如果能见度好,在这边看西山石窟,应该更加壮观
彝族敬酒唱的歌是: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龙门是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看。东山的白园和香山寺和龙门石窟是联票。进去转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