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司汤达《红与黑》中于连的人物形象
(2010-10-26 21:37:54)
标签:
杂谈 |
一、身为下贱、心比天高
二、虚伪、怯懦、妥协
19岁那年,他在市长德·瑞那家当家教老师,因与市长夫人有暧昧关系被迫离开小城,进了贝尚松神学院学习。在那里,在贝尚松神学院,为了出人头地,于连在险恶的环境中把对教会的仇恨埋在心底,
他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是弥天大罪,能说会道也是罪状,于是他为了想融入到那些修士当中去,就试图装出一副伪善的姿态,低眉下眼、装疯卖傻。也正是在这里,他逐渐地认识到社会的丑恶,并决心伪言矫行、忍辱负重,用两面派手法对抗社会。当他进入巴黎以后,于连为了往上爬,他攀龙附凤,煞费苦心地博得侯爵小姐的爱情,为了讨得主子的欢心,甚至参加黑会,出卖灵魂。
三、敢于面对现实
他敢于直面人生,向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壁垒发起冲击,无疑更具英雄气概。这一点在他的爱情道路上也有体现。他的爱情道路也是他小资产阶级个人反抗道路。不论在与德·瑞那夫人,还是与玛蒂尔德小姐的恋爱中,于连身上的“公民的热情”,即他作为一个平民青年要求在恋爱和婚姻上获得平等地位的热情,都远远超过恋人的柔情。他第一次追求德·瑞那夫人,或者出于他平民的“责任”,或者因为要减轻她对他这个刚离开锯木厂的可怜工人十之八九会有的“轻蔑”。他要博取玛蒂尔德小姐的爱,是想证明平民子弟的他比贵族的公子哥们更有被爱的价值。这种平民青年的自尊心、进取心,乃是时代给他的爱情生活打下的烙印。
四、有骨气、勇敢、进取
他从于连的整个奋斗过程来看,他为实现自己的幻想,靠的是自己出众的才能和顽强奋斗,而不是他人的施舍。对他来讲,最重要的是个人的荣誉和尊严。他所追求的是靠自己的力量赢得的。他曾先后拒绝市长夫人、木尔侯爵的钱财,靠着他的高傲和才能,征服了市长夫人和侯爵女儿。他不需怜悯,也不容玷污爱情,而希望像拿破仑那样靠个人的力量和奋斗来取得功名。他争的是骨气而非虚荣。正是为了雄心和骨气,他才给自己规定了反抗上层社会的责任。
他是个“性格分裂”的人物。他是自爱、自尊、勇敢、真诚而又自卑、怯弱、虚伪的矛盾统一体,他既充满激情而又冷静,既要确立自主,又时时表现出屈从和
当他飘飘然的陶醉在金钱美女之中,愿为给他勋章的政府肝脑涂地。最终,当他直至进入监狱里,才深刻的反省了自己,同时也认清了社会的本质,最终为了逃离这肮脏的社会选择了死,决心与上流社会决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