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医生还是信自己?

标签:
体检肌张力高相信健康育儿 |
分类: 育儿心得 |
上完早教课,我们接着带添添在旁边的保健室体检。添添体重6.36KG,身长60CM,超高超重!小家伙太能长了!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2ZHE1SIGG.gif由于人很多,加上临近中午,我们决定回家吃了午饭再去。
饭后到保健院,医生都忙完了,就开始给添添检查。早教的时候,早教老师问过有没有早产儿,添妈很老实的应了。检查的时候,老师就跟医生说,我家添添是早产儿。医生检查添添的双腿,说了句“肌张力高”,又让他抬头,小家伙抬得不是很高。
好戏这时开始上演。
医生:这孩子肌张力高,出生后有没进过高压氧舱?
添妈一头雾水,只能摇头。
医生:早产儿都要进高压氧舱的。
添妈一脸茫然。
医生:你们可以做个高压氧舱,先做一疗程吧。(疗程?有疾病?有缺陷?)10天一疗程,每次1个小时。
添妈:他需要做么?
医生:他现在暂时不用药物,就做高压氧舱吧。反正又没什么害处,可以做来看看。
添妈:怎么做?
医生:穿纯棉的衣物。
添妈:下身可以就穿尿不湿吗?
医生:可以,穿XXX的。
添妈:我家宝穿的妈咪宝贝,不行吗?
医生:我们只认XXX。
添妈拿不了主意,问添爸。添爸说,那就做吧,只要为了宝宝好。医生立即开单子,叫我们到楼下交钱。添妈跟着下去买XXX。
下了楼,添妈添爸都同时觉得马上做“治疗”是不是太过草率。我们都还没有搞清楚状况,到底为什么“治疗”,何必那么急呢。于是,我们没有立即去缴费。添爸拿出手机上网查询“肌张力高”,可怎么都连接不上网络。添妈赶忙跟认识的医生打电话,可不巧医生又在手术。接着又打电话给当护士的添添舅婆,还好舅婆的电话接通了。
舅婆:医生是凭什么这么判断?
添妈:手摸。
舅婆:哪是这么轻易就下结论的了。如果你觉得有问题,最好到市医院去查。不行就去省上医院。
添妈把舅婆的意见告诉添爸,我们一致决定还是了解清楚了状况,再说“治疗”的事。
添妈一回家,就上网查询关于肌张力的问题。添爸在上班,也通过QQ和添妈交换相关信息。一看肌张力高低可判断脑瘫儿,着实把我们吓了一跳。但仔细对比添添的日常情况,完全没有什么病症,更没有做“治疗”的必要。添添抱起后,脚掌是能放平的;35天小家伙就能抬头,而且还能左右转动;平躺时,上身是W型,下身呈M型……众多情况表明,添添就是个健健康康的宝宝。早教课时,添添旁躺的男孩和他一天出生,老师把那男孩抱上去示范抬头,可他的头也不太抬的起来,但医生并没有说什么。而添添就因为是“早产儿”,加上“肌张力高”,“抬头不高”,医生就将他“对号入座”。凭什么非要把一个健康宝宝说成是有问题?此外,我们还查到,3个月以内的孩子做高压氧舱,对孩子的视力有影响。还好没有盲目相信医生,冲动的抱他去做“治疗”,否则浪费钱浪费精力就不说了,关键孩子受罪,健康孩子当病孩子医了!!!
我只想说,现在的医生太缺乏医德,就为了敛财,动不动就让孩子做一些无谓的“治疗”。他们就是抓住了家长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的心理。
昨晚,在天涯上,也看到一个孩子因为22个月了还不太说话,就被父母带去检查。先是被误判为右耳听力障碍,后又被误判为智力发育迟缓。最终还是到权威医院那里检查,才发现,孩子一切正常,说话的早晚是个体差异。这孩子就因为医生的“对症入座”,“被耳聋”、“被自闭”、“被智障”。虽然现在已经确定孩子正常,可在那段时间,孩子接受了N次灌肠,还被针扎,还做电疗……天啊~~我想,哪怕是正常的孩子,也可能会被电傻吧!(帖子地址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907780.shtml)
经过这件事,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平时留意观察小孩,注意细节,发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2、父母爱子心切,但不要过分相信医生的判断,要相信自己的观察,相信孩子。
3、孩子在检查时情绪有高有低,所以当时的检查结果并不代表一切。
4、不要轻易带孩子做所谓的“治疗”,除非由权威医院确定。
就在刚才,我们全家按早教课上教的内容给孩子做被动操,训练注意力。小添添情绪很高,很兴奋,能抬头并转头,能一下握住玩具,给他看图片,能一直注视一分钟,注意力能随图片走。此外,这几天我们都发现,他握拳时,已经不再像出生时那样,把大拇指握在里面,而是像我们成人一样,能把大拇指放在外面了。
小宝贝,你真是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