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行(七)
(2011-11-08 08:53:45)
标签:
记录 |
分类: 美国生活故事 |
美国之行(七)
在纽约时突然想起宋美龄女士和张静江先生的墓就在那里,非常想去看看。大哥二哥在网上查了资料,终于找到了那个墓园,在纽约上州韦斯切斯特县,墓园名叫芬克里夫。里面葬着世界上许多名人。
因为这次侄子结婚,我们四兄妹今年第二次凑到了一起。只是地点不同,春天在上海,秋天在纽约,相同的是,都是国际大都市,只是在纽约的哥哥弟弟们不开车,又没有公车可以直接去那里,正发愁着,住在新泽西的表妹说周末要开车来接我们去她家玩,就顺便请她带我们去那个墓园。
周五我就住到了曼哈顿岛西面的大哥家。周日早上9点半,表妹如约而至,住在东面的二哥和弟弟也到了,表妹载着我们四兄妹正好满满一车开拔了。从西面的大哥家出发应该不消一个时辰就可以到墓园,车过华盛顿桥就可以拐出去了,聊着天,一不留神,就笔直地开过去了,只得到前面的小镇绕了个圈子,终于看到了大片绿色的草坪,墓园到了。
秋天的墓园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影。车行其间,只见大片带有斜坡的草坪和挺拔的树木,要仔细看才能见草坪上安放着一块块的石碑,上面刻有死者姓名和生卒之年。没来以前我们就在困扰,怎么才能找到他俩的墓呢?心想和国内一样只要找管理员就应该没问题,因着这样的想法,一进墓园我们就直奔管理办公室。
根据指示牌,我们看到了几幢白色的楼房,车在其中一幢楼前停了下来,我们走了进去。一进门右面有一小桌,上面放着一台电脑和一些资料,管理员不在现场。哥哥弟弟们在门口等着管理员,我和表妹已经只顾瞻仰那些陈列了。只见里面整个就是一个存放骨灰的地方,只是做得极其精致漂亮。有一大家子占一个3平米见方空间的中国张姓“居民”;光滑亮丽的大理石墙面被整齐分割成大小不一的格子,有大长方形的,小方形的,每个格子上刻有死者的姓名和生卒年月。
靠近大窗户旁边墙的侧面有一些小方格,从屋顶一直到地面,有五层。从玻璃门可以看到里面放着的是一种像罐子一样的骨灰盒,可能应该叫骨灰罐吧,有单色的、彩色的,有简单的、花饰的;有大理石的,有金属的,有陶瓷的,各种材质都有。从中可以看出墓主人的经济实力和对生死的态度。
正犹豫着是否要出去找,门口过来一个金发小伙子,正是管理员约翰。问了他宋美龄的墓室在哪里,他马上就说宋夫人的墓就在此楼的三楼,从他的熟悉程度来看,宋夫人的名气非同寻常。兄弟们在楼下继续寻找张静江的墓室,我早已迫不及待地带着表妹从右侧的扶梯上了三楼。
楼层高而畅亮,南北两面的大玻璃窗外是红绿相间的大片绿色,生者需要享受风景,逝者难道不是?站在那里看着窗外,谁能想见这是一片长眠者的聚居之地?一层砖墙一片玻璃隔开了生死两界:外面阳光明媚,生意盎然,里面光线充沛,死者安眠。两侧是分隔成一间间房间样式的墓室,每间房大约有3、4平米,宽敞的窗户让太阳照射进来,门口有低矮的金属栅栏挡着。中间一整块的建筑四面墙上都早已有了主人。
三楼右手第一个就是宋霭龄和孔祥熙还有子女的“家园”,往前走,第一眼就看见第二个房间左面墙上的铭文:竖排“蒋介石总统夫人。。。。”,横排是英文姓名和生卒之年,下面两个分别刻着她的干女儿孔大小姐孔令仪和丈夫黄雄盛的姓名和生卒年月。“房门”对面高达到顶的玻璃窗上镶嵌着一枝红梅花,预示着墓主人不畏严寒顽强怒放的精神。窗前是一大理石的案几,两只刻有大象的石凳子,墓室简洁又不失典雅,符合宋夫人长期接受西方教育的一贯作风。
走廊里有一对老人在那里静穆地哀悼,男的坐在凳上,女的站在他的身后。看他们的年龄,应该不会是来看长辈的,看他们悲伤的样子,莫非是他们的小辈?白发人送黑发人?人生三大悲情之一,哀怜之情油然而生……,生死在天呢!在三楼左侧的墙上,有宋夫人弟弟宋子良夫妇的墓,旁边是他的女儿宋庆颐的墓,听说宋子文夫妇子女也都在这儿,只是我们没去寻找。
暂且不论宋夫人是四大家族宋家的女儿,又是国民党党魁蒋中正的夫人,只把她当做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来看,她都不失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想当年宋夫人是唯一一个在美国国会演讲过的中国女人,她在政治上的胆识和气度非一般男人能相提并论。正是她和美国政界高层朋友的深情厚谊,才使得蒋家王朝离开大陆后得以蛰居小岛那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