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后感
(2017-03-28 13:49:12)分类: 读书笔记 |
作为一名一线的青年教师,当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常常无法平衡“教与玩”这把称时,有时为了生硬地体现教学活动游戏的存在,我们通常会插入一些成人设计的简单游戏。所以导致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孩子的学习兴趣一般般,为什么有的孩子不愿意操作。通过本次的学习,让我意识到课程化的学习要保证一定的质量,从孩子的经验出发,考虑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简单来讲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些,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机会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足一些。
结合学习到的理论,回想起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虽然也能体现游戏化,但是活动中往往不能体现真正的幼儿自主游戏,考虑到孩子“会不会玩”“玩的时候危险”因素从而干涉了孩子们游戏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游戏就是在教师的操控下进行的。而恰恰游戏不是教学,不需要教师去“导演“和指挥,因此教师如何去观察幼儿游戏也是提高自身修养重要方面。
在这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感受到孩子们对游戏的喜爱和渴望。游戏作为幼儿独特的活动形式,不仅对于发展孩子的各方面能力,还对于孩子的心理及生理需要得到最大的满足。那么,如何能真正地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植入孩子们自主的游戏呢?
首先教师需要创设开放、互动的游戏环境。游戏区域作为鼓励孩子自由选择、操作、探索的一个开放环境,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游戏材料的投放上注意材料的灵活性以及层次性,根据孩子们玩的问题和情况适时更换,让游戏不再枯燥。
其次,教师要学会适度地观察幼儿游戏。孩子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游戏的引导者,我们更应该放手让孩子主宰游戏,相信孩子是有能力去解决游戏困难,而解决的过程正是孩子最重要的游戏经验。
最后,教师要给孩子分析游戏评价。游戏不光给孩子们带来快乐,也有带来少许遗憾,而学会分享不同游戏情绪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当孩子们一起交流刚才碰到的困难或者自己是怎么解决的方法,在孩子与孩子思想碰擦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游戏经验。
最后,我深深感受到只有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才能让孩子真正快乐地游戏。只有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让一日活动游戏更加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也需呀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从而做一名更加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