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0-06-05 09:59:31)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

随着暑假的来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教师培训班又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教师培训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转变教师教育思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现阶段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将会有力地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教师的暑期集中培训,在这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本人近几年来多次参加了省、市、县教育部门的培训活动,受益匪浅,但是,根据观察与其他各地教师交流,发现培训中还存在以下较为普遍的问题,制约着培训工作,亟待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1、“参与式教师培训”落实不到位,重视理论学习轻视教学实践的探讨。

    无论是主讲的专家教师还是参训教师,大都对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理念等纯理论很重视。培训者对这方面的内容安排详细,丰富,时间充足,参训者听得认真,大都能做笔记,秩序较好,可对于培训教师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或者是组织收看其他教师的优秀课堂实录视频资料时,好多参训教师显得漠不关心,专注程度降低。更为重要的,遇到具体的教学思路的设计,教法的研讨交流和问题的探讨等实践活动的环节时,大多数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对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不高,尤其是小组交流发言时,许多教师互相推诿,扯皮,不愿与其他人交流。这样的培训,起不到交流思想,互相提高的作用。

2、现实中教育评价机制落后,陈旧,挫伤教师培训、教改的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改变教育评价,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新的教育评价观应该突显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强调评价主体的互动和参与、评价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评价过程的动态发展等等。但是,从新课程实施的现状来看,教育评价的改革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多问题,过分地强调甄别与选拔,过多地关注对书本知识掌握的评价,过于重视终结性评价,就我省好多地方的情况看,教育评价仍然是自上而下的“政府指标”式的评价。在培训会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专家在上面大讲特讲全面评价学生,而教师在下面大谈特谈自己的学校是如何对老师排名,执行奖罚的,考了多少名牌学校,示范性高中的录取人数多少等。从他们的语气及神情明显可以看出对评价机制的无奈,对培训的抵触情绪。出现这种尴尬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现实教育中“唯分数论”的评价机制,这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培训、学习提高,大胆教改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发展。

3、教师培训经费不足,教师大都是自费培训,导致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据不完全统计和同参训教师闲谈中了解到,除了城区学校外,绝大部分农村学校的培训费不能报销,更不用说交通费,膳宿费了。因为实行“一费制”以后,学校经费捉襟见肘,无力报销培训费,“谁培训,谁受益,谁缴费”的教师培训“潜规则”早就流行了。尽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文件中规定培训费由办学单位报销,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师培训的积极性。

4、某些学科建设落后,没有稳定的师资队伍。

    学科建设包括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专业教师的培养,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教材资源的发掘等要素,而专业教师是这些要素中最为核心的要素。本人曾参加初中地理骨干教师培训,发现初中地理,生物等课程的学科建设情况普遍极为落后,最严重的是缺乏教师,从参训教师的构成可看出,有语文、数学、美术、体育、音乐、物理英语等教师,有的表示,自己从未教过地理;有的表示,自己培训但不一定带课;有的表示,自己对地理专业知识不懂;也有的表示,自己有人就不带,无人才带,所以培训的好坏,并不重要。从这里反映出,这些学科没有稳定的教师,教师的程度良莠不齐,教师的热情不高,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解决的对策

1、加大“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力度,提高培训的效果。

   "参与式方法"指那些能够使个体参与到群体活动中,与其他个体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参与的氛围中,使教师亲身体会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和困惑,以达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并能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自己工作的培训活动。这种培训把教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看作重要的资源,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教师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经验,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学习热情、已有经验和发展潜力,使他们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这一培训方式可以使教师亲身体验新课程倡导地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方式,培训中,学习不再盲目地相信权威,而是通过自己地思考和与同伴交流选择并形成对自己有意义地知识。因此,培训中要加大这种培训的分量,在内容和时间上多倾斜,以此来提高培训的质量。

2、确实改革教育评价机制,创造宽松的教改环境。

    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教育评价体系,已成为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给新课程的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广大教师对构建新型教育评价体系的热情参与和期待,教育评价理论与教育现实的矛盾,这种反差严重影响教师培训、教改的积极性。因此,要切实改革“以分数论英雄”的陈旧评价制度,让教师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的笼罩,放开手脚,投身于新课改的实践中,积极参加培训,让培训的知识学有所用,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的作用,以此推进教育的发展。

3、加强农村中学薄弱学科建设,培养专业思想稳定的教师队伍。

    目前,农村中学语文、数学、理化、政史的师资较为充足,而其他学科如英语、音乐、美术、生物、地理学科的师资最为缺乏,尤其是把生地课纳入会考后,专业教师成了突出的问题,而最大的问题是教师的专业不固定。这影响了教师培训学习提高的积极性,也影响了课程建设和学生的发展。所以,要尽量固定几个相对专业的教师,加强培训的稳定性、针对性,让参训者“学有所用”,不断提高其业务素养,巩固其专业思想,发挥他们的专业引领作用,从而培养一批专业稳定,业务精深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动学科建设。

4、加大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加强培训的管理。

    首先,要用好上级部门下拨的培训经费,合理统筹,尽量降低培训费,减轻教师的经济负担;其次,各学校要把继续教育作为学校重点工作之一,合理安排办学经费,把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列入预算,报销培训费,交通费,尽量给予膳宿补助,提高参训教师的待遇,关心他们的生活。同时,培训的组织单位要精心安排培训内容,内容要紧凑,尽量缩短培训时间,提高培训的效率。还要加强对参训者出勤、听课、培训效果的管理。既减轻教师的经济负担,又提高培训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