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金钢
金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29
  • 关注人气:1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战乱风雨毁红颜——浅议常秋月在《战宛城》中对邹氏形象的塑造(一)

(2013-01-08 09:24:43)

   空中剧院1月7日现场直播了京剧《战宛城》,花旦常秋月扮演的邹氏令人赞叹,她以准确、细腻的表演,活灵活现地展现了一个战乱年代不能把握自身命运的寡妇的凄艳形象,让观众领略了筱派艺术的魅力。

     常秋月是北京京剧院的花旦,艺宗荀、筱,在2005年第五届青京赛复赛上,就是以筱派应工《战宛城》的邹氏,杀进了决赛,在决赛中,也是以筱派的《翠屏山》获得了花旦组金奖。2007年,在空中剧院播放的京剧《大战宛城》中再次饰邹氏,获观众好评。5年后,又在昨晚的《战宛城》中饰邹氏。通过昨晚的演出可以看到,常秋月的表演更加成熟了。

       京剧《战宛城》,源自《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吕奉先射戟辕门,曹孟德败师淯水”,是一出生、旦、净并重的戏。剧中的邹氏是关中将领张济的遗孀,据《三国演义》介绍,张济是在领兵进攻南阳时,中流矢身亡,其侄张绣继领其军,接连刘表,屯兵宛城,欲兴兵夺驾,曹操亲统15万大军征讨。张绣依谋士贾诩之言,投降了曹操,才有了邹氏和曹操的故事。京剧《战宛城》中的“春怨”一折,是表现邹氏的重头戏,这是筱派的代表作,筱翠花和筱派传人陈永玲都曾有过精彩表演。常秋月的这出戏师承筱派传人崔荣英和陈永玲,她把两位老师的表演创造性地综合在一起,成功地塑造了邹氏的形象。

      “春怨”一折,是表现邹氏的思春情绪的。邹氏是一个美丽的寡妇,但又不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寡妇,而是一个骠骑将军的寡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当时的国家又处在战乱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内孤外乱,使她的思春有了忧患的因素,常秋月通过有层次的表演,把邹氏的思春情绪比较完满地表现了出来。邹氏是美丽的,常秋月的表演首先把她的美丽表现了出来。邹氏一出场,就以踩着跷的快碎步摇摆出现,左右顾盼,二目传情,让人眼前一亮。接着开始唱西皮慢板。

    常秋月在《谈谈我演<战宛城>中之“春怨”》(以下简称“谈文”)一文中写道:“邹氏应是一位面似芙蓉,目如朗星的俏寡妇,我为她设计了行动和身段、表情。在唱慢板“辜负了好年华贻误终身”后的过门里,我摘下头上的白色花朵看了看,摇摇头,叹息、低首、垂眉,再将花插入发间,这就表明了邹氏因年轻守寡而自叹、自怜、自哀的心境,与怨字相吻合、呼应。”看了这段话,对照她的表演,就体会得更深刻了。通过这段西皮慢板的演唱和表情,常秋月确实把邹氏的美丽表现了出来,这种美,不是小家碧玉的美,是一种贵妇的美,娇艳中透着高贵。常秋月的扮相端庄中透俏丽,衿持中现妩媚,与深情地演唱结合起来,真好比风雨中摇曳的俏牡丹。“暮春天,日正长心神不定”一句,显现了心情躁动不安,对着春天的美景,衬托出自身的孤独。“病恹恹懒梳妆缺少精神”,则更进一步显得没有精神头了。“素罗帏叹寂寞腰围受损”,罗帏香冷,玉体消瘦,心情愈悲,“损”字的长拖腔一波三折,悲情尽显。在过门的乐声中,邹氏从头上摘下白花,边看边唱出“辜负了好年华贻误终身”,随着把花重新插入头发,结束了这段唱,真是声情并茂,深情的演唱与传神的动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一个美丽贵妇的思春情思较完满地表现了出来。

    接下来,在通过念白介绍了身世之后,又唱了一段西皮原板,表明了对战乱的忧思:“可怜我独守孤灯夜难寝,又遇着兵荒乱昼夜心惊,但愿得破曹兵地方安静。”内心的孤寂和战乱的不安绞在一起,越显悲凉。常秋月唱得很有感情,揉进了梅派唱法,圆润悦耳。第一个层次到此结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