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多病,一个很古龙风格的名字,却没有像很多古龙的人物一样被作者意象化,以留给读者线条化的感觉,冷峻悠扬。可能是受古龙的影响,觉得这样的名字就该是神奇的存在,有着特意的功能或者独特的意向为读者立一个标杆,但是出现在藤的文里面,这个名字所承载的生命却给了读者不一样圆润的感觉。(这么说古龙的人物名字与方多病也许不到位,但是就我所接触的感觉,古龙的人物一般偏意象化,让人觉得标杆,或者就是线条一样的存在,比如朱大停,比如叶孤城,有一种刻薄的美丽。怎么表达呢,反正打破了我对于这个名字所应该有的印象。)
来看方多病的生长环境,有势力(他爹是朝廷重臣),有钱,有点武功,相貌应该还不错,差不多是很多小说吸引读者的男主的生长条件了,结果应该不是翩翩佳公子风流倜傥来个腹黑就是温润如玉气质不凡,吊儿郎当也好,谈吐不凡也可,大家风范也罢,纨绔子弟也行,不像武侠小说中的世家子弟一样去江湖上闯荡一点事情,不弄出一段红粉佳人把酒言欢,清风踏月长歌一曲,青楼楚馆浪里白帆的所有钱财可以支持的青葱事迹,简直对不起他难得的生长条件,于是他也果然就一袭白袍长剑一柄华丽丽地踏上了他的江湖路。
但是显而易见,小说中方多病,并没有和哪个前辈一战江湖而结缘,没有和哪位江湖女子结下不解之缘,没有得罪某某黑道中人,也没有和某一位青年才俊把酒到天明,他的存在,并没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可供后人瞻仰评说,也许有,但它也不属于《吉祥纹莲花楼》,在《吉祥纹莲花楼》的江湖中,只和一位名叫李莲花的人有了一段让人倍感舒畅的朋友之情,让读者为他们生活中的嬉笑怒骂忍俊不禁,为他们遇到的奇异事件捏一把汗,也为他们的之间的平凡的友谊微微一笑。
是的,方多病和李莲花之间的友谊,相处模式,我只觉得有一个词最恰当——舒畅,这是那种最纯净的友谊。
朋友之谊有很多种,古往今来,历史的演绎足以让我们见到人的内心情感的丰富,管鲍之交感于大男人胸襟的宽广,伯牙子期撼于高山流水纯净的内心的交流,管宁割席为于为人的准则……相交为友,有为对方的为人所折服的,有为对方的才情所震撼的,有为共同的利益所联系的(也许有人不认为这是朋友之谊,但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若性格差不多的二人在你面前,当否比较谈得来,觉得可以交往,你和其中某一人有交集,要你认为,你会和谁产生友谊呢?有利益的存在不是坏事,看你怎么看待了),有的相同的爱好,有的有相同的性格,总的来说,有交集才有产生友谊的可能。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交集”的内容正在慢慢发生转变,渐渐变得物质化,可以说是绝对的物质化才使得有人觉得现在的社会没有真正的友情,友情变得脆弱。故而,“千金易得知己难求”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感慨。回望四周,就算是心有所想,也做不到“我就是觉得我们谈得来,你人好,我喜欢,所以找你做朋友”,也许只有最初的青梅竹马总角之交才会让我们觉得最原始的温馨与舒适。
我不知道方多病和李莲花是如何相遇,是如何相识,又是否相知,但是我真真切切地从他二人的相处模式上,感觉到了友谊,两个人之间最纯真的舒适的友谊。我不知道为什么方多病怎么就喜欢赖在了莲花的莲花楼,也不知道莲花的心中将方多病放在了一个什么位置,是诤友益友还是雅友趣友,但是,从最后的莲花没有选择曾经的“弗彼白石”、没有选择知晓他身体状况的施文绝、也没有选择以陆剑池为代表的江湖大侠,而是选择了始终吊儿郎当似的方多病作交代后事,从最后的最后只有方多病雇佣了很多大船寻遍东海累的像狗一样终于捡回了李莲花,在莲花变得白痴一样而且偏偏不认得救命恩人时还能破口大骂莲花,还能说一声“没死就好”,就足以见得二人之间的友情,那种最淳朴的感情,最原始的感动——不为名利,不为才情,不为性格,只是觉得——“我就觉得你好,我愿意和你做朋友。”
也许有人觉得他俩是产生什么超越朋友之外的情感,在这个严重腐化的时代,我们称为“YY”。不是我排斥那种类型,说实话,我已经从最初的排斥慢慢觉得这个只是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人性的另一种形态而已。但是,我觉得方多病与李莲花之间并不是,会有”YY”的存在,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对这种最原始最淳朴的朋友之谊缺乏了最本真的了解与感悟。
朋友之间不需要日常时刻地记挂,不需要记挂他的一日三餐,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我们要相信朋友可以自己处理好,而且有时候你还必须去成全对方的探索而艰难的路,那种一日三餐式的牵挂称为“YY”。朋友之间维系的是一根线,很细甚至透明,只要知道线的那一头有这么一个人平安就好,至于线经过了哪些地方,无所谓,所以方多病也只是知道莲花不会出事就好了,莲花的生活,并不是他方多病的生活,并不需要时时刻刻和莲花在一起,那种占有我也称为“YY”。
好像很多人说方多病不够朋友,不够了解莲花,不够关心莲花,比如在莲花消失之后很久才发现莲花已经带着他的莲花楼离开了小青峰,没有过多地去深入地为朋友莲花考虑,比如在极乐塔钟没有对莲花的怪异举动产生怀疑,往往在自己玩的兴奋之余才会稍稍地想起一点那个朋友李莲花,不够为朋友考虑种种,我想这其中是有成长环境的因素与性格因素的存在的。世家子弟,天性好奇又懒散的方多病没有嫌弃一无是处的李莲花,没有对莲花摆那些臭屁公子哥的款,我觉得已经是方多病的一个优点了。也许方多病至始至终都只是一个缺心眼的孩子,胆大的好奇宝宝,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之情,只是按照最本真的想法向和莲花在一起做朋友舒服,所以才会始终如一对待李莲花,也许他也曾为李莲花就是李相夷的真相吃惊过郁闷过甚至怨恨过,但是最后,他的举动我想却是感动了所有的读者的,那些还一如平常的方多病与李莲花之间的交流模式,还会暴跳如雷地骂莲花的话其实我觉得比那句“没死就好”还要感人,因为,方多病对待李莲花,没有变。缺心眼也好,少根筋也罢,是真的看开了还是根本就无所谓,我觉得,在最后,都已经不再重要了,方多病和莲花之间的模式让我真正体会到了那种最原始的朋友之间的情感。
对于莲花,也许开始的时候是觉得这个孩子还挺好玩的,也还不错,挺善良的,那就相处着吧。要知道,与方多病的相识,是在李相夷看尽浮华变成莲花之后,那时的心态应该是沧桑的,应该是看淡了的,况且他无欲无求,既然方多病粘上来了,那就粘上来了吧,对所有仇恨名利都能放下的莲花还有什么是放不开的呢?而且,他应该觉得两个人相处还是很舒适的。于是,就这么相处了。他没有在乎方多病的才华性格财富地位等等,只是觉得这个方多病——可以。而且时间久了,朋友之间的感情也就慢慢深了,所以我说,他们二人的朋友的感情,是纯粹的,只是觉得——“做朋友,可以。”
我觉得,藤塑造的这个貌似还是孩子的方多病,其实也是寄托了她对友情的感悟与理想的。还有多少人,可以始终如一待一个人,并且那种感情不叫爱情;还有多少人,可以抛却物质浮华,坚持只是觉得你是我朋友,我就对你好;还有多少人,可以在生活的磕磕绊绊中一直保持纯真的心……
我不知道我这么看方多病,看方多病和李莲花的友谊大家接受与否,只想说,我喜欢方多病,因为他的纯净,我羡慕方李的友谊,因为它的质朴、美好和带给我的舒适与感动。
(整理文章,当年感想好丰富,成文与2011-2-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