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发球四种典型落点
(2010-07-23 15:02:16)
标签:
乒乓乒乓球乒乓球技术乒乓球教学体育 |
分类: 乒乓球发球机 |
发球四种典型落点
四种典型落点的运用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人们多对速度、旋转、力量较为重视,毫无疑问,上述要素的确是取胜的主要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好的击球点有时会起到画龙点睛、甚至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我们时常会听到某个高水平选手落点打得好时,用一个“巧”字来形容。离开落点这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要把球打得巧几乎无从谈起。现将本人看到的国家队教练马凯旋发表在乒乓世界上谈落点的文章打出来献给DX们,(可惜找不到电子版),希望大家可以举一反三,也不枉俺劳心劳力啊。
落点1正手近网短球
适用对象
选用理由
当前乒乓球技术推崇快速凶狠,主要体现在先上手、先发力。要想避免被对方占得先机,控短是主要途径之一。然而据个人观察,业余选手发球时到对方反手位的比例要比专业选手高得多。我想,原因有二:
技术因素——以右手对右手为例,无论是侧身用正手发球,还是站在反手位用反手发球,至对方反手位时都是斜线,通常说来,斜线的难度比直线要小,也保险得多。
使用策略
发球
强调弧线低、不出台。出了边线,威胁性要打折扣;出了底线,很容易被对方抢攻。至于旋转强度,可以不必太苛求。正手转不转和正、反手的侧上、下旋均可选用,以右手对右手为例,用反手发出直线侧上、下旋球常会令对方尤为难受。关键在于选择自己第三板球上手感觉较舒服的一两种来练习。
接发球
摆短至对方正手台内。注意对方发的球要短,自己方可使用这板球。对付反手位抢冲好、抢得凶的选手要作为一套战术来使用,不但可以破坏对方侧身进攻的企图和进攻节奏,也可在令对方再控制不好时自己上手。在右手对左手、左手对右手时,更应该大胆使用。切记这板球用起来不要太有规律,否则人家会专“等”你这一板。
落点2反手底线长球
适用对象
对早年经过专项化训练的爱好者,威胁一般;对抢得不太凶、站位不是太贴台的温和派打法的球迷,具有一定杀伤力;对年轻、站位近台、抢攻凶狠、追求时髦打法的爱好者,杀伤力最大。
选用理由
尽管我们要追求打得快、拉得转、扣得重,但有一点必须记住,凡事没有绝对。打球要能够做到有变化、有反差,不单单是球赢得合理,更重要的是境界不一样了。正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毫无变化的一味快打,是假快;上了手不管来球高低快慢、旋转强弱,一律暴冲,不是聪明人的做法。
关于这个落点,这儿主要谈的是发球部分,这是前面发对方正手台内短球的逆向思维的产物。具体而言,业余选手里敢发、又发得好这个球的人比例很小,见到这个球的机会少,自然不容易把它接好。抢得凶的人,一般站位离台较近,只要对方这个发球有一定质量,用反手接,容易被球顶住,不是出界就是下网,至于侧身抢冲这板球,恕我直言,具备往斜后方撤步侧身的能力、又能侧得快的业余选手我至今也没见过。因为乒乓球的步法是从后向前容易,从前面往后移动难,何况是从几乎静止的状态下快速起动去侧身抢这板底线长球,即使对受过多年专业训练的职业选手采说,打好这板球也非易事。在目前的潮流下,大家往往都在想怎么把球发得短、接发球如何摆得短,无形中迫使你往台前站,或者可以说,忽略了站位的合理性,这就给这板底线长球提供了充分的使用空间。
使用策略
这个发球和前面讲到的正手台内短球不单在技、战术的使用上相辅相成,而且在练习、掌握它们的过程中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连带关系。
落点3正正手长球
何谓“正正手”?
我们知道,以右手握拍为例,运动员往往用正手击右半台的来球,用反手或侧身〔用正手〕击左半台的来球,还有中路、中偏左、中偏右等各种来球。所谓的“正正手”,通常是指落在右半台、且角度偏大的来球。但由于实战中,运动员在不停的跑动,所以,“正正手”的另一个含义是在击球运动员的比较“正”的正手位,亦即如果运动员站在侧身位,即使球落在球台的中间,这个球也应该算是击球运动员的“正正手”
适用对象
对侧身企图强烈的人,有牵制作用;对步法(尤其左右步法)不佳的人,能占得先机;对正手漏洞明显的人,能收到奇效。
选用理由
“物以稀为贵”的原则最大化了这一落点的价值。发球用它,一可直接得分,二可破坏对方的进攻节奏和习惯站位;接发球用它,既符合了抢先上手的原则,又完全破坏了对手准备侧身进攻的战术意图;相持段用它,一是缘于对方侧身能力强,或反手总能抢先发力,己方受制于人,这是从被动的角度讲,二是主动打对方正手,在攻防转换中变在前面。达到用落点控制对方。最终制其于死地的目的。
http://www.smartpang.com/pqjl/pingpangjishu/2010-07-22/1442.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