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0-10-25 23:20:30)
标签:

教育

教学内容:学习第三至十自然段,总结全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深刻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模式:“互动——民主”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指导: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以手抄报、读书卡片、读书笔记、连环画等形式,征集“三国历史故事成语”、“三国人物歇后语”、对“借箭前后”、“我最喜欢的人物”、“三国形势”分析等。举办读书成果展览。
        一、回顾梗概,把握研究主题
      〔一〕谈话引入,激发研究兴趣。
        1、赠名言,猜“名人”,活气氛。
        2、板书课题:11   草船借箭
     〔二〕再议故事梗概,确定研究主题。
       1、填空补缺,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
       2、结合练习小结,引出研究主题:通过第一段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周瑜“绵里藏针”,诸葛亮“顾全大局、胸有成竹”,面对周瑜如此歹毒的计策,诸葛亮如何神机妙算服周郎?
     〔三〕示标定向。(CAI出示学习目标)
       二、精读课文,领悟研究主题
     〔一〕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诸葛亮是怎样做好借箭准备的。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
       A、哪些地方看出周瑜的险恶用心? B、诸葛亮为什么要请鲁肃帮忙而不请别人?
       2、交流阅读信息,相机出示句子品评。
       ⑴句子1: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他可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①你认为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周瑜的险恶用心?
       ②从中你体会到周瑜是个怎样的人?
       ③感情导读句子。
       ⑵ 句子2: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① 由此可见诸葛亮具有什么样的才干?
        ②理解“果然”一词的意思及其作用。
        3、小结:诸葛亮为借箭周密安排、做好了充分准备。
       (诸葛亮了解到周瑜的阴险,深知鲁肃厚道,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读文中最后一句话。)
      〔二〕学习第三部分,体会诸葛亮借箭的巧妙。
        1、CAI展示借箭过程,学生观看, 默读课文。
         ①用自己的话简单扼要地汇报: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
        ②感情导读“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
        ③小结:诸葛亮通过周密的谋划、巧妙的安排,神机妙算服周郎(读文中最后一句话。〕
        2、轻声读最后一段。
        ①说说最后一句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周瑜觉得比不上 诸葛亮的原因是什么?
        ②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画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在“雾中借箭”这部分找出句子来说明,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3、学生汇报,相机出示有关句子:
        句子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
      ②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
         句子2: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①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他的笑,诸葛亮他在笑谁?
        ②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
        句子3: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句子4: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4、小结: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诸葛亮作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叫——“神机妙算”。
        三、总结全文,巧对对联
          诸葛亮巧把造箭变借箭,可见他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周瑜不免长叹一声(读文中最后一句)。
         1、小练习对对联,老师出上联,学生读下联:
         周瑜笑里藏刀,设下圈套,步步紧逼,置人死地而后叹。
        ( 提示下联:孔明早已察觉,立军令状,胸有成竹,置于死地而后生。)
        2、回顾名人名言:宽心容物,念人之功,容人之过。
         四、质疑延展,展示成果
         1、你还有哪些发现和见解。
         2、展示部分学生课外阅读成果。
         五、乐意作业,巩固拓展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伙伴听。
          2、读《三国演义》,收集有关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
          3、现在是合作加竞争的社会,结合课文写有关周瑜忌妒的一面,写一篇《小议忌妒》。
        板书设计:
                                            善知人
        周瑜(妒忌)——诸葛亮(顾全大局)  知天文 (雾中借箭)——周瑜叹服
                              (神机妙算)  晓地理
                                            巧策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愧疚的心
后一篇:听课的启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